关于表达
写这篇短文的想法是因为这两天听的席瑞参与的播客《别丢了你的敏感,它会保护你》,其中提到了内向、高敏感者不善表达、不敢表达的情境,实在是戳到了内心。仔细想来,自己好像就是实实在在的内向者、高敏感者,也一度因为自己的性格特质感到自卑、甚至厌恶,这几年才慢慢感知到这也是一种优势,一种可以和世界、社会、他人建立隐藏关系的特质:有时处在风暴中心,大到冲突、小到一个眼神,都能让我的内心产生波澜;有时又好像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边缘人,静观变化、有自己的思考和态度。
不敢表达是我一直以来的特征,可能有时是想不明白、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是说了没用、懒得说;仔细想了下,公开场合是前者,亲密关系里是后者。比如工作中,常常会发呆出神,等到老板突然提问,自己好像愣了神、加上反应慢,给人一种不专心、没有参与感的状态,可事后再慢慢分析时,好像又有点想法,奈何错过了最佳机会。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刻板印象吧。私下懒得说是常态,甚至可以说脱离校园后一直是这样的状态。校园里有那么一两个好友,可以在操场上肆无忌惮聊一小时,没有电子产品的打扰,也没有特定的主题,就是侃天说地,聊到尽兴才归。虽然没有特定的主题,但每次都能对一个问题聊到深入、透彻,有思维碰撞的感觉。而现在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好像一切都消失了。首先是没有时间,整体都在忙着工作,闲暇时间的每分每秒仿佛都有一个计划表,为了自己的成长、发展轨迹,必须要学点什么才感觉不亏,这时候谁又会想到我一定要说点什么呢。然后是没有人,有认识的人、但没有了解的人;有说话的人、但没有交流的人。这么快的节奏下大家都没有时间听你说、甚至有深度思考、回应,只有敷衍。最后是有打扰,聊着聊着就开始刷视频、回消息,打搅了气氛、中断了兴致。
所以,不如找一个新的出口吧,把所思所想都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多年以后也会看到自己思考的痕迹,起码可以说我曾经也表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