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城市发展
1 背景
基于数字信息形成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融共生的元宇宙,对集聚和扩散两股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还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可能成为第六次技术浪潮潜在拼图的元宇宙,将进一步导致城市发展分化。对中国城市而言,一方面要强调理性规划,主动规避元宇宙技术潜在的投资泡沫、安全隐患和伦理风险;另一方面要强调系统规划,把握元宇宙等新浪潮技术带来的城市发展机遇,兼顾公共服务应用与产业生态营造,实现城市等级攀升。
2 元宇宙不会颠覆城市发展底层逻辑
2.1 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从集聚经济到空间类聚
集聚和扩散是城市发展的两大决定力量。理论上,城市的扩散力量源于集聚可能带来的拥挤,相对较易理解;城市的集聚力量则包含区位基础、集聚经济和空间类聚3种机制,对应回答主体在哪里集聚、为什么集聚和如何集聚的3个问题。
1)区位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交通、环境、政策、文化和制度等,决定着主体在哪里集聚,即城市会在什么地方兴起。
2)集聚经济是由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构成的,是城市集聚的基础力量,包括共享、匹配和学习等3种微观机制,回答了主体为什么集聚,即为什么会有城市的问题。城市化经济是可交易性的相互依赖,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和大规模城市市场的共享;而地方化经济则是不可交易性的相互依赖,受益于产业和企业间在特定地方集聚实现的成本节约。
3)空间类聚包括空间群分和空间选择,回答了主体会如何集聚,即城市为什么分化的问题。空间群分表明异质主体会有不同的区位选择,类似于“人以群分”或“人往高处走”的道理,是异质主体的主动选择,是一种事前机制;空间选择则表明,不同类型空间对异质主体会有差异化选择,是主体被空间选择,是一种事后机制,如大城市竞争更激烈,必然要求更高生产率,从而产生和留住高生产率主体,淘汰低生产率主体。虽然空间类聚机制表明了城市分化力量的客观事实,但其本质仍是城市发展的集聚力量。
空间类聚揭示了“主体会有集聚区位差异”,从而导致城市发展分化。
2.2 历史上集聚经济从未削弱、空间类聚逐步强化
影响城市集聚的技术变革主要是交通和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铁路、汽车、高铁以及电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随着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人们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留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满足更丰富的生活需求,而且城市规模越大越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城市集聚的力量必然得到强化。
3 元宇宙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应对
3.1 强调理性规划,注重风险防范
注重城市安全,规划要统筹发展与安全。遵循技术发展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投资建设。同时,数字化城市安全运行的关键是网络安全,地方政府要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确保“数字安全”。
3.2 强化系统规划,兼顾公共服务与产业生态
1)探索推进元宇宙城市的规划建设,升级公共服务。
元宇宙城市,以城市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实施,以元宇宙技术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现实场景或虚拟场景建设,将城市治理解构为基于元宇宙的场景治理,大幅提升城市治理或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做好元宇宙产业生态圈规划,提升产业能级。
因地制宜推进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创新,打造元宇宙产业生态圈,进而推动城市功能升级。依托不断集成壮大的元宇宙技术,推进元宇宙技术的场景应用,在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游戏、社交、办公、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政务服务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