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的世界杯
这几天网上到处在流传“人生就是一届又一届的世界杯“的视频和文章。谁不是呢。
足球,塑造了我,成为了我。
世界杯,就是一个一个四年的我。
我小时候是一个极其懦弱,胆小,爱哭的小孩,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冬天的时候妈妈给我穿那些笨重的,厚的,膈应的棉衣,一层一层的套在身上,里面的拽不称展的话浑身不舒服,每天早上穿衣服就哭,每天早上就是从一场大哭中开始。
除此之外,饭太烫了要哭, 剃头要哭, 公鸡追我要哭,大孩子吓唬我一下就哭。
但是,身边成长的环境是非常崇拜男子气概的,无论多大的男性,都是以硬汉为成长标准的,男人流血流汗不流泪。男人可以矮,可以瘦,但是不能不狠。那时候谁要是头上挂彩,就好像是一个功勋章,谁要是打架很厉害,那就会被人啧啧称赞。
所以从小我就讨厌自己的这种懦弱的性格,和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再加上自己发育的晚,身高又矮,更是弱上加弱,所以那时候极其的自卑和懦弱。
直到我遇到了足球。
第一次踢足球是小学二年级左右,是班上一个同学的哥哥在家里拿了个红色的破皮球,我们就在满是石子儿和土的篮球场上踢起来了,第一次踢我就记得全部人一窝蜂的连人带球一起踢,我就在旁边看没怎么踢,觉得太鲁莽没有什么好玩的,第二次踢是在村大队院,这次我发现自己喜欢这个,并且擅长,小孩们都是才开始踢,但是我就脚下很细腻,球感极好,控球过人如探囊取物。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在农村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在没有足球之前,男孩子们都是围到一起摔跤,有了足球以后,开始释放小孩子的躁动,活动也走像相对文明。
虽然自己爆发力,力量和耐力都一般,但是老天是公平的,老天给了我很好的球感,在平时的足球比赛中,由于技术较好,所以经常赢。就在这些每天的玩耍过程中我渐渐的建立了自信,觉得自己那么差,从此也爱上了体育。
开始享受体育带来的对抗,激情和力量。从这些对抗中,自己也开始慢慢成长成为一个男子汉。
我知道,按照心理学上的分类,我的生物属性的“出厂设置”就是一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当然我没有成为什么厉害的人,但是至少,我自己认为,通过足球,我没有那么懦弱了,我开始变的勇敢,自信和坦然。
说到世界杯,98世界杯我那会还小,家里还没有闭路电视,就听到大孩子们说什么罗纳尔多,齐达内,贝克汉姆。我那时候的偶像就是罗纳尔多,踢球的时候就会说我是罗纳尔多。
我自己真正开始看的世界杯是02年韩日世界杯,那时候读初中了,正好中国队进入了世界杯,也是唯一的一次。虽然中国队二比零三比零四比零输了个等差数列,但是至少我看的津津有味,我看进去了,虽然中国队很弱,但是开始认识世界杯的强队以及各足球明星。
说到世界杯,不得不说CCTV5的《天下足球》,那是我的青春期的图腾,初中高中只要能看到的天下足球我一期不落的看了,节目把足球和文学,历史,政治,诗歌乃至散文结合在一起,我还记得那一个一个板块,那些潸然泪下的解说词,那些激情四射的怒吼,那一个一个精彩的进球或者防守瞬间,都填充了一个农村孩子的贫瘠的精神世界。等我大一点以后自己反思,为什么那时候对《天下足球》那么痴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落伍的,和外部脱节的农村的孩子,但是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那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电视上关于国际上的东西很少,中央电视台也只有一些政治新闻,肯定是自己不喜欢看的。只有足球,是和政治无关的,并且是真的涉及到除了欧洲联赛的所有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拉丁美洲的飘逸,欧洲足球的豪华,非洲足球的朴实,东亚足球的恩怨,都极大了满足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再加上天下足球的那种文学感,更是满足了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悸动。
02年世界杯除了中国队惨败以外,我还记得罗纳尔多的所向披靡,打破世界杯进球纪录,德国队虽然决赛输了,但是通过德国足球开始倾佩德意志民族精神。同时,韩国队一路杀到四强,但是极其的肮胀,令人讨厌,恶心,也通过看的几场韩国的比赛,让我对韩国民族产生了极大的讨厌感。虽然这种认识不客观,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谁在乎一个中学生那么充满偏见的看法呢。
06年德国世界杯我那会刚高考完,我记得我和同班同学在市里一个同学的亲戚家看直播,因为是半夜,所以看的很晚,那时候高考分数还没出,我们肆意着释放着高考带来的压力。开幕赛我就记得德国队拉姆右后卫在大禁区角一脚吊射打开对方大门,随后那届世界杯我就记得齐达内在决赛赛场上用光头顶意大利队的马特拉齐,让我大受震撼,那时候简直就是在震惊,因为虽然那时候自己也不大,但是已经足够理性了,所以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齐达内会在那么重要的,那么大的舞台上犯这种不可思议的错误。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也慢慢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都是尊崇集体主义,在重大的事件上要减少个人的个性,让自己从属于集体。但是浪漫的,革命的,喜欢罢工的法兰西民族不是这样的,他们是感性的,性情的,所以在世界杯决赛的舞台上,当一个人骂你的母亲和姐姐时,他毫不犹豫的用暴力反击了对方。
10年南非世界杯我又是大学才毕业,刚考上研究生,这届世界杯的观看场景我忘记了,这届世界杯记得最清楚的是世界杯主题曲,以及主题曲女歌手的性格和火辣。具体的比赛记不得了,就记得西班牙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赢得了世界杯,也就是说每次都只赢一个球的样子,并且因为巴萨的如日中天,以巴萨为班底的西班牙国家队,用当时最火的传控打法发挥到了极致。那一段时间来到重庆,第一次踢标准的五人场地,研一和大一的同学组成了新生队,和学院其他队伍踢,因为我太认真,不会踢业务球,把教职工队赢了,赢了两桶洗发膏。
14年巴西世界杯我上班了,我也记不得看世界杯的场景了,我和静买了第一个房子, 结束了7年的长跑,结了婚,并且怀上宝宝,可能因为是第一年上班,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了憧憬,所以对世界杯的记忆不是那么清晰了。我就记得 这届世界杯比赛记得最清楚的是决赛,格策一个胸部停球,近距离点射打破阿根廷球门,如日中天的梅西被集体的德国战车碾压,那时候德国队人才济济,球星璀璨,克洛泽打破世界杯进球纪录,小猪,拉姆,穆勒,厄齐尔,等等,虽然没有一个名气超的过已经开启的梅西和C罗绝代双骄,但是仍然凭借集体拿到了冠军。再次对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折服。
18年俄罗斯世界杯,虽然是最近的一次世界杯,但是记忆最少,可能因为工作时间越久,生活压力越大,再没有闲情雅致去专心致志的去看球了。2018年,工作没什么波澜,平时业余时间和一些野球队踢一些零星的比赛,虽然场地越来越好,草坪越来越好,但是那一段时间踢的非常不开心。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中学踢比赛,我去了只上场了几分钟,但是,其实就我的水平来说,我认为是不次于场上的其他人的,还是自己过于懦弱的性格,不能争取到出场时间。后来,野球队也分崩离析。
今年世界杯,此时此刻,被疫情封锁在学校里,在用手机看卡特尔和厄瓜多尔的开幕赛。这四年里换了四家工作单位,工作上一地鸡毛,疫情把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个人搅得乱七八糟,自己放弃了银行的工作,换了行业,从零开始。这四年足球也没怎么停,特别是在上一家单位,因为是大单位,每周三都会和同事踢球,并且和同事乃至领导们踢了很多比赛,本来觉得通过足球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反哺工作,但是后来觉得选择比努力重要,在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行业,怎么努力都是白费时间。所以毅然决然换行业从零开始。
来到学校以后,踢球很方便了,但是好像没有以前的激情了,开始喜欢玩飞盘。可能是因为找不到好的队友吧,也可能是爱之深恨之切吧。从小一起踢球的人,一波一波又一波,大部分人都被生活和工作吞噬,我这个年龄还在坚持踢球的,不多了,有是有,但是也凑不到一起。
还有就是中国足球的垃圾导致对足球外部的象征意义的追求失去了意义,看欧洲联赛没啥归属感,看明星吧,也过了追星的年龄,喜欢的国内足球的解说,段暄,黄健翔,等纷纷离开足球领域。国足一代不如一代,认识的国足队员越来越少,可以看的比赛越来越少。
从小追求的足球明星大多已退出足坛,罗纳尔多,贝克汉姆,菲戈,巴蒂斯图塔,劳尔,自己和梅西,C罗是同龄人,虽然他们还在踢,但是也不是最佳状态了。
虽然用青春的尾巴有点臭不要脸,但是这有什么呢,我还会在乎什么呢,永远对体育充满了热爱。目前,我仍然对体育仍然充满了激情,每周都会花很长时间在操场去仍飞盘,有机会踢球,也会和学生们踢一踢。
我记得有一次玩飞盘的时候,同学们在笑我,我去问他们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在玩这种对抗运动的时候,太有激情,很喜欢大喊大叫,一个漂亮得分,一个漂亮的防守,都会大声吼出来。而这些狂野和激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很难体现。
世界杯就像是一把时间标尺,把人生的时间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四年。每一个四年,再看世界杯都是新的心态,新的情绪,新的场景。未来的世界杯,我会在那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谁知道呢。
人生也许就是因为未知而充满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