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为什么我喜欢读刘震云的书
其实说来惭愧,我总是这样,嘴上说我喜欢哪个作家、哪个歌手却不曾拜读(听)他们的全部作品,也不愿紧跟他们的社交媒体。但是如果有缘碰到,我定是欣喜万分,忍不住停留。刘震云的书我只看过《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今年出的《一日三秋》。(想不到翻翻豆瓣,竟然还有《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手机》、《故乡天下黄花》)
我喜欢乡土小说,这个词是我生造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概括那些我喜欢的长篇。故事总是发生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故事延续了至少两三代人。比如说《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人生》、《一句顶一万句》……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喜欢读刘震云的书。除了我本身爱好乡土文学,还因我和刘震云是河南老乡,他们老家延津距离我老家很近。读到里面的地名:新乡、延津、河南、黄河……感觉并不生分。书中的人物带着河南口音,更是觉得亲切。类比一下,大概是北京人读老舍作品的感觉。十一假期回老家,从高铁上望着广阔的华中平原,这就是能孕育出那些故事的土地。
白岩松说过:“河南人什么样,中国人就什么样。”不仅是河南人口众多,更是因为一部河南的历史,差不多组成了中国的历史。
另外是因为刘震云老师特殊的“幽默”。道听途说的一个故事,刘老师问他的祖辈:“您还记得1942年的大饥荒吗?就是死了很多人的那一年。”“死很多人的年份多了,你说的是哪一年?”。就是这样的令人玩味。读刘老师的书没有让我觉得他写作是一种痛苦的习作课,像小学时每周四下午的作文课。而是在村口石磨旁的拉家常,不费脑子,但值得回味。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