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心得
查看话题 >育儿日记2
今天忽然get到了(对,不算醍醐灌顶,也不是恍然大悟)。其实各种公众号不敢直接说的是,家庭教育对是否能把孩子养育成社会人,甚至是成功社会人的作用几乎是没有的。看看那些小学如何辅导,怎么刷题报班,什么培养自驱力的书,再看看那些说青春期孩子的贴,那些说不要吼揍,要有技巧的说话,不要骂太过不要夸太过,如何教孩子自信的课等等…看到头大还混乱,其实到头来就是卖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自己吧,从娃1岁开始感觉到自己的烦躁和无处下手结果更烦躁到根本无法控制不去吼,甚至揍得也挺狠,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最终的效果更多是屈服于家长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真的懂,虽然他1-2岁的也不懂那些什么安全啦礼貌啦之类的,我反而因为每次揍得狠了非常后悔,因为我发现孩子屈服于一些事后还是会要在另一些事上“唱反调”,不管是不是故意,想想也理解,不想被控制,是人的本能,总不可能事事控制,总要有其他地方上维护自我意识,书上说“这是捍卫尊严的本能”,我感觉是,否则孩子的童年也太窒息了吧。后来我尝试去用“谈判”的方式,用“把孩子当大人”的方式,用“让他自己去承担后果”的方式,用“奖惩规则”的方式,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式,结果就是现在孩子4岁多,幼儿园的作业爱做不做,后果确实承担了,每次老师说别的同学上台播报的时候他就很兴奋也想上去,结果发现没做作业很沮丧——可是回家后继续不做作业,各种引导都不做,坚决称“不想播报”。做事磨磨蹭蹭,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老师只能不断提醒不断叫他最后只能放弃随他去——在家也是如此,也让他去承担磨蹭的后果,就是他自己各种急哭但下次继续磨蹭或者直接叫父母帮忙做,或者确实最后慢悠悠的做完了,但时间很晚了睡觉晚了牙刷不好了或衣服没及时穿感冒了等等,然后下次继续磨蹭,感觉那些所谓的后果最后惩罚的是养育人的工作量激增。举个例子,和孩子说水壶烫不要碰,非要,好,碰,痛。然后应该就明白不能碰了吧,不是的,痛好了没几天继续碰,又痛。想碰插座,揍到不敢碰……孩子就挺不按那些育儿博主的套路出牌的。嘴皮子磨破了,也以身作则了,然而娃呢,充分体现了“原本的人性”而已。原本的人性就是人性本来的样子,就是不想付出就想开心,和他说要做作业才能得到红花,他问为什么不能直接拿红花,和他说努力后得到的回报是最开心,他问为什么没有不努力的回报,总之就是到底为什么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直接开心直接赢过全宇宙。没辙了,直接带去玩儿吧,他向往的轮滑班报上了。
轮滑班真正让我体会了什么叫“绝望多大,包容心就有多大”,提前体会了辅导功课的痛苦。就发现孩子特别不积极,连玩都偷懒,甚至在30节课后再也不去上,怎么说都没用,打死不去。一时之间我真的想不明白怎么了,不喜欢了吗,不是啊,在家楼下喜欢滑,教练不好吗?不是啊,全程看着没问题啊,问孩子,孩子只说“觉得不好意思”,不是,都上30节了哪来的不好意思?今天晚上我忽然想通那个逻辑了,是孩子从小食欲不旺盛,匹配不了一个一般孩子的运动量,在幼儿园要自己吃午饭,几乎没吃饱过,那人就虚,幼儿园集体运动时候就表现出逃课的意向,不是不听指令,是身体素质不允许。同时轮滑课的学习也是一样,容易累,以为是偷懒,其实就是不壮实跟不上训练节奏,导致控制力就差,于是30节下来不如别人20节的,小孩也有自尊心,所以不想再去“自取其辱”,表现出即使大人夸进步夸和自己比就好,但还是拒绝继续学习。
唉,想想也是,每个人发育节奏不一样,等长大多数人就回均值了,反正是为了让他吃饭去运动的,并不是他做的不好,他已经尽力了,我忽然就释然了,多想想结果背后的原因真的挺重要。也确实,家庭生活是在亲子关系啊,能不能成为成功的社会人是看我的地位而不是他啊,身心健康的目标咋就忘了呢,得用对方法去爱孩子啊,责任不在于“培养”而在于“健康和安全”啊。还是好好的让孩子开心吧。至于那些说以后不适应小学学习环境的,说以后跟不上掉队被同学冷落的,说以后可能由此产生的任何问题的,想想我自己,跟上了参与了没霸凌,靠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