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马克斯·韦伯:《印度教与佛教》,第一篇,第四章
* 版本:[德]马克斯·韦伯:《印度教与佛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本章主要内容:吠陀中既没有印度教基本的神迹和人事,也不反对吃牛肉,也没有再生与涅槃等概念。我们无法从中得知印度教本身的内涵和早期历史形态,但印度教依旧视吠陀为最高经典。事实上,尊崇吠陀意味着尊崇印度教的传统,承认婆罗门的社会地位。
第1段:
提出问题:承认吠陀经典,实质上是什么意思?
第2-6段:
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原因在于,吠陀中既没有印度教基本的神迹和人事(吠陀中的英雄神因陀罗和功能神婆罗那,在后来的印度教中全无踪影),也不反对吃牛肉,也没有再生与涅槃等概念。我们无法从中得知印度教本身的内涵和早期历史形态。但是为什么还要奉之为印度教经典呢?
第7段:
因为吠陀中从未提及救世主降临世间,并通过启示另立新法取代旧法。也就是说,尊重传统足矣。在实际上,尊崇吠陀意味着尊崇印度教的传统——与吠陀相连接并且不断阐释其世界图像的传统,以及传统之担纲者婆罗门的社会地位。
第8-11段:
婆罗门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必须联系种姓制度来理解。
没有种姓就没有印度教,种姓是印度教的第一要义。种姓本质上是社会阶序,而婆罗门在其中占据中心地位,其他种姓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与婆罗门的距离的远近。种姓秩序已经被动摇,但是仍然坚固。
小知识:
马克思·穆勒:完成《东方圣书》之编译,借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比较宗教学等学科,对阐明印度学、东方学有重要贡献,例如以比较语言学的观点,论证印度预习与欧洲语系为同一来源。
单一神教:指在多神教的世界里,一时地崇拜某一特定的神祇为主神,并可将所有可能的功能都归于这个神。
单神崇拜:在众神中永远只崇拜某一个神祇。
一神教:绝不承认其他的神的存在。
多神教:明确地确立多个神,并且他们之间功能彼此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