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工作4年,我终于还是买车了
工作4年,在北京这个极度不友好的城市,我终于还是买车了。
我原本是很怕开车的。
对开车这个事儿,就像不会游泳前对水的感受一样,莫名充满恐惧。驾照是大学期间就早早考了的,科一科二科三科四也是丝滑般考过了的,拖着拖着驾照都换过了一轮,还没咋摸过方向盘。
在美国的半年是我离开车距离最近的一段时间。美国路况极佳,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大农村,没车确实不方便。在小区里叽叽缩缩练过几次车,刹车当油门差点撞树,从此撂挑子硬着头皮蹭室友的车上学逛街旅游,浑水摸鱼地过完半年,也很怡然自得。

工作后在北京。我家离北京很近,何时我能自己开车回家,简直成了我妈的心病,其实在北京开车,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挺多的,首先你得能有个车牌号,其次你还要有地儿停车,如果是电动车,还得有个稳定的充电桩才踏实些,我又挺抠门,怎么合计打车也比开车便宜,拖拖拉拉就又是几年。
然后呢去年搬进了新家,工作暂时稳定了下来,可能这几年形势变了,可能自己有车能开还是踏实些,可能因为早晚都要会,技多不压身,于是一气呵成,租牌买车。
关于选个什么车,我的定位很明确。
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我又不太会开,所以选了个很基础款皮实白色小SUV,便宜好开,磕了碰了也不心疼,租了个油牌,因为家住老破小,并没有固定停车位,更谈不上有个固定充电桩,北京冬天冷夏天热,油车更符合我的需求。
事后证明这些想法有多么明智。我的原则就是尽量在车上少花钱。平时我基本不洗车,白色也不太显脏,省了一笔洗车费;因为车不贵,也不用供着,有一次在地库蹭到了拐角,车门瘪了一点,还有一次停路边被快递车划了,毫不心疼,也懒得去修;刮风下雨下雪的停在外头内心也毫无波澜,反而能给我车除除灰,就当洗车了。啧,省心呀。

提车及之后的日子我很紧张。
为了能够流畅接手我的小车车,提车前两周,找了陪练练了14个小时,10小时城市道路+4小时高速和山路。虽然如此,我依然对上路很害怕。看网上好多姐妹提车当天找的代驾开回的家,还有好多提车当天出事故的,内心对我的提车之旅也敲着小鼓。
提车那天在4s店,真的超级紧张,怂的不行,把车从地库开出来,开出来再去做个检查,这些都是让工作人员帮我开的。
一切都搞完之后就得我接手了,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加油。我颤颤巍巍上车,用手机导航去加油站。这个不到5分钟的路线我提前看了也就一万遍吧。哎自己开车真的吓死了!我妈陪我一起,坐在副驾驶全程拉着把手高度警醒状态。
喏,我就是停成这样加的油,幸亏是中午加油站没啥人。。

Anyway,万事开头难,熟能生巧。贴了大大的实习标,怕路况复杂,每天6点半就出家门上班,晚上也是等到7点公交车道不限行之后车少了才敢下班。我的通勤路线并不简单,各种上下主路,变道,左拐右拐掉头等等,全程高度紧张,到了单位停车时4、5个保安一般都会集体出来看着我,给我摆摆手指挥指挥,帮我诺诺障碍物,停好后还会对我点点头,笑容满面亲切安慰我说今天停的不错,真是温暖又有趣。
我妈超级好,早上陪我上班,到了单位她再自己坐公交回家,晚上也是,先坐公交来我单位,然后陪我一起回家。我妈其实并不会开车,也提不出啥建设性指导意见,但是只要她坐在我车上,我就感觉非常心安。我妈一直扮演着家里顶梁柱的作用,虽然她并不会啥,也没啥特殊技能,但我和我爸就是很依赖她,都需要她给我们当精神支柱,只要她在那,就够了。
就这样一周后,熟悉了,我妈就不用再跟着我了,慢慢的,也敢在正常上下班时间通勤了。

对开车的恐惧是一点点消失的。
最开始,虽然有个车,但除了上下班,去别的地方我还都打车,再后来,去陌生的地方我会先查至少3个停车场,提前熟悉好几遍路线,到现在,可以到了目的地再慢慢找地儿停。再后来我换了单位,通勤单程20多公里,也多亏了有个车车开。再再后来,去郊区玩儿,单程开个100多公里也没问题了。
这个过程,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修炼,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熟悉与坦然。我也开始逐步享受开车的幸福。每当加班结束,走到小车车旁边,都感觉它像个伙伴一样在坚定的等着我,陪着我,风吹日晒我都不是孤单的,握着方向盘,手机有电,车里有油,卡里有钱,是很安心的踏实感。怎么说呢,对自己生活的多了一丝掌控感,是种成长和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