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琐记06|与自己对话、新工作、《爱情神话》及其他
6月7日刚解封不久写了《云间琐记05》,回忆自己近三个月被偷走的时光,牢骚难免要发,不知哪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被禁言90天,文章也没保存,就此消失,内容也记不太清,此后三个月没用豆瓣,日子其实也便那么过,9月份账号恢复,也刚换了新工作,但对于写日记总是兴趣缺缺,一晃又是两个月,觉得自己的人生、思想应该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终于在今天坐下来,又一次回望自己最近的生活。
8月底从上家公司离职,当时距9月5日入职新公司还有9天,本打算回老家,但因为不可抗力取消了,最终去了杭州,好歹不算虚度,西湖名不虚传,的确很美,鲁迅故居实在乏善可陈,两天走马观花,见了两个朋友,一个是前同事,另一个是大学舍友,后者现在在干销售,不光双休无法保证,单休也常常没有,每天加班更不必说了,“女怕嫁错郎”未必是真,“男怕入错行”确为妙论,至少在我看来,他的“行”即便不能说错,恐怕也不能说对,当然,世上的事谁能说的准呢?
入职的新公司在安福路,著名的网红路,可我之前从未听过更未来过,可见我虽然在上海已经一年其实还是乡下来的土鳖,对这座城市近乎一无所知。整个9月都在适应新环境,每天午饭后都会骑共享单车四处探索,绍兴路、永嘉路、襄阳南路等等,午后斑驳的阳光,风中婆娑的梧桐,的确令人感觉精致而闲适,可我看到那些小洋房时总是不能免俗地在想:不知一个月房租要几何?买一栋又要多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的都是什么人呢,土生土长本地人?还是腰缠万贯的外乡人?他们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快乐吗?还是也有烦恼?如果有,他们在烦恼些什么?可惜我的这些疑惑或许永远都不会得到解答吧,平行世界并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里,我们身处的现实不就是平行世界吗?他们的上海和我生活的上海,恐怕很难说是同一个上海。新公司和前公司有很大不同,说来也是跨国4A,虽然人并不多,日常偶尔听同事他们聊天,有留学经历、出国生活旅游经历的不少,他们的英文都很好,日常工作都是标准的4A腔,其实也并不全是装X,这种语言习惯主要是早期港台等地的广告人来内地带来的,我觉得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学不会,也不想学。我觉得我正在逐渐对广告这个行业失去兴趣,新公司服务的客户是大品牌,偶尔跟同事吃饭听他们说自己之前在某某公司待过,某某是怎样怎样,然后旁边会有另外一人激动地说“啊!我也在那家公司待过,你当时的leader是谁?”“是Richard”“这么巧吗!我当时也是!”我当时就觉得很纳闷,难道你们之前没吃过饭,没聊过天?今天才知道?继而觉得好无聊,八卦也好、内幕也罢,我总感觉很空虚,我认为整个广告行业似乎都是如此,明面上光鲜亮丽,内里其实空空如也,我还是会做设计,但却未必会继续做广告,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起码两三年内还会在这个行业“深化”一番吧。
昨天公司团建,来回的车上,总有人在叽叽喳喳,我实在很难理解人怎么可以有那么多的话可以说,讲完之后不会觉得自己的灵魂空虚又干瘪吗?很多事情就是圈内人在自娱自乐,不过有的圈子大,有的圈子小而已。晚上去大光明看了《爱情神话》,虽然在前司上班时天天路过,但昨晚却是首次去大光明,4k厅很大,屏太小。《爱情神话》刚上映时就去影院看了,当时住在松江,工作在南京西路,从未去过所谓的“梧桐区”,对电影的感受还不深,这次看感觉就不一样,老白接玛雅的太原路,我上个月就骑车去过,国际饭店在大光明旁边,片中那种老上海的味道,近两个月更是有所感受,这种电影与现实如此密切的关联恐怕并不多见。
提笔之前,思绪万千;落笔之后,不想多言。这就是“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