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辞职以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的546天
回豆瓣看看,发现自己写的上一篇日志还是法考主观题放榜的前一天。
去年3月,我放下了铁饭碗,从工作了9年的国有企业辞职,成为了一名专职实习律师。是的,我真的辞职去做了律师,完成了2019年圣诞节立下的flag,这可以说是我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但仿佛又是冥冥之中就应该这样,可能是当年的小女孩渴望变成《律政俏佳人》中的美丽女律师吧~
在国企的日子,工作任务上相对轻松。当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份工作的流程、内容后,轻松的事情开始变得器械、重复、无趣,人事上也相对稳定,都是些老角色、老面孔,彼此也早就相看两厌。当我在三十岁的年龄就仿佛看到退休之前的大致事业发展方向之时,裹住我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温暖的水在煮着我这只青蛙的恐惧感,看来我是无福消受这稳定的工作,于是我在拿到法考通过的成绩单时,立刻开始面试,半个月后我就辞职离开了。
刚刚辞职的日子里全都是爽感,新鲜感,与旧的日子挥别,以一个重要的角色加入新的工作单位、新的工作团队,我觉得自己又焕发了生机,入职前我剪短了头发、购置了干练的西装,用可观的薪酬买了一对漂亮的新耳环,我甚至忍不住向老同事炫耀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比原先高的收入。
但慢慢的,对新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应慢慢显现,因为初出茅庐,很多工作对我而言都是从0-1,而且客户给我的时间不会很长。中国律师最讲究效率,这一点跟外国的律所大大不同,外国的律师们好像总是不急不燥,慢悠悠的回邮件、慢悠悠的做文件、长时间的休假等等,但因为中国客户就是永远急吼吼,五天的活恨不能5小时就完工,所以中国律师真的是最辛苦最勤劳的,效率也最高。案件承办固然辛苦,但市场拓展也充满挑战,毕竟我一直处在法务岗位,从来没有背过销售业绩的KPI,一开始甚至分不清楚客户和渠道的价值,因为懵懂,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个向我发问的人,不懂得考虑这些问题是否应该由我来回答,或者是否由回答的价值、会带来什么结果等等。
就这样辛苦又焦虑的工作了一年,我开始掌握基本的要领,效率上去了节奏也慢下来了,同时更懂得如何去获取客户的需求、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渠道等等,我开始觉得享受律师这份工作。但2022年3月的上海疫情,对我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老板一个电话通知,把我的月薪打了个三折,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上海人民在家配合抗议封控3个月,这三个月我没有签成一个合同,奖金一分钱没有,完成KPI就更不用想了,后来解封了想出差去拓展客户也因为各地疫情去不了,客户很多也出现了经营商的困难。从那时开始,我经常担心我会被辞退,担心完成不了指标,就这样战战兢兢的继续工作。在解封以后7月开始我出现夜间焦虑、入睡恐惧等症状,起初没有太当回事,后来每个月都会有几天,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抑郁症前兆。
我跟妈妈聊到我的问题,她很担心跟我聊了很久,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焦虑的原因:1.太急功近利。入行律师行业才一年多,但是妄图立刻马上取得成就,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切的成就背后都是时间和经验的堆砌,没有一步登天这样的故事。2.对自己要求太高。希望每一个案子都做得最好,希望每一个客户都对我满意。现在写出来,我都觉得自己搞笑,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律师,这样的人呢?我凭什么就要求自己做到,努力去做就够了。一旦找到问题的源头,我开始睡得好了,一直到现在都从容淡定的继续我的工作,我还是热爱这份工作的,我也相信会越来越好。
今年9月我通过了律协的面试,正式成为执业律师,当我看着那个律师证小本本,容许自己享受一下那一刻的时光,为自己骄傲一下,毕竟人生太急匆匆,美好的瞬间还是值得停下来欣赏一会儿的,老来也算美好的回忆吧~
今天,已经是做律师的第546天,此刻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会走到哪里,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