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学导论》第九卷读后感
复旦大学作为兄弟院校,其在推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上远高于我们。从这本《推理学导论》中便可窥知一二——大量能独立创作好故事的原创作者,源源不断的社刊制作,稳定的社团活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说回社刊本身,其内容多以作中作为主。既有天马行空的baka推理,也有以布局和叙事见长的伏线流,也有以扎实的逻辑推演为亮点的作品,可谓百花齐放,喜欢各类写法的读者都能撷取属于自己的一枝。
以下是各个小说的评论。
《火蛾》
很奇特的一篇作品。作中作与现实产生联系,双重密室和“小说”内外的双重命案读起来十分带感。我其实很喜欢【分尸后将血液灌在身上防火】的伪解答,鬼畜又狂放;全角和半角冒号的文字游戏也让人大吃一惊。最后作品将反转压在了whydunit上,这里体验有点怪:深刻的扭曲与畸形之恋和作者的伏笔有些脱钩,并非说完全没有伏笔,不如说是短篇作品的篇幅问题。从诡计到动机都非常之新本格,完成度很高。
顺带一提,我是读过《火蛾》原著的,但确实没看出来致敬的部分。但从风格上都是一股子“飞蛾扑火”的扭曲感。
记忆链接
最近读的一些短篇作者都会早早地把“谜题”部分展示给读者,很多干脆就是以尸体的发现或者警方/侦探的调查作为开头。但这篇却是将谜题部分放在中后段,这样不仅压缩了解谜的篇幅空间,而且需要对作者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把控力很有要求。这篇以家庭与亲情作为入口,故事很流畅。解谜部分,与之前的《火蛾》有点像,密室只是最简单的幌子,whydunit才是精髓。推理层层递进的感觉也写出来了,毕竟是现实向的作品,推理部分没有像描写名侦探那般夸张和高深莫测,推翻伪解答的切入点都很朴实有力。科幻设定作为最后的反转感染力很出色。有个可惜的点是,科幻设定部分的细节有点模糊,以至于降低了最后一击的震撼程度。
小偷
很流畅的青春伤痕故事,可以算是本书读到现在故事性着墨最多的一篇了。全书围绕由于曾经偷东西而被孤立的主角被污蔑偷了一把尺子而展开,着眼于尺子丢了抓小偷的轻松日常之谜,可以看出作者不拘泥于写本格推理,而是以日常之谜的形式和笔触完成了一个校园里的伤痛故事。虽然我个人的审美会认为在此类设计中应当更多地加入逻辑推演,不过像作者一般写意也别有风味。
命定之死
艾尔登法环同人文。作为没玩过原作的人,看得一头雾水,专有名词太多了。我一开始还试图往前翻阅和记忆,后面逐渐放弃了。推理也看的一知半解,似乎是两个人在传文档,然后给了两个解答?由于实在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就不多赘述了。
你给我看刚抓到的独角仙
风格成熟的作品。没有看过前作,但从此篇看来作者已经非常pro了。前半段的叙述顺序倒错,自然地引出谜题,推理部分切入点丝滑流畅。总之是属于在学生社刊中是没什么可挑剔的作品。
球形馆杀人事件
看得最快乐的一篇。Baka推理的乐趣就是恍然大悟然后天打雷劈,本文在前者上还稍有不足。关于对称和重力的文字描述有些含糊,需要翻了几遍示意图结合解答才能弄懂,示意图应该更加清晰或者干脆多画一张用于解释。推理出“球形馆”在地底的部分让我想起了敝社社刊的《广义时变》,很有意思,然而第二重解答关于时间对称性的探究似乎是一拍脑袋而未经深思熟虑。作者很有趣,谜题包装得更好一点就好了。
猎魔推定
BBC的谜题。虽然是设定系,但脱离现实的部分并不多,算是小设定系。由于是谜题,家访和时间线这种看似无聊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由于谜题的缘故,不太会出现天马行空的诡计,而是很多扎实的逻辑推理。对于分尸的行为和动机,有多处伏笔,布局完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逻辑流作品。
譬如朝露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年终总结:2024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推理小说 (80人喜欢)
- 《堕天使事件》创作手记 (3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