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成渝双城经济圈历史文献

三国历史文献丛刊
三国上承秦汉下启两晋,在从大一统帝国走向分裂和战乱的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物等出现了剧烈变化,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这既是三国历史的魅力,也是其研究价值所在。三国的原始文献虽然极其有限,但历代的注释、订补、考证成果众多,这些著作以及后代改写的三国史书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本书汇集了包括《三国志》各种版本在内的三国史料一百多种,编为《三国历史文献丛刊》,可以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建设提供助力。

诸葛武侯全书
随着诸葛亮研究的逐渐深入,社会上的诸葛亮热持续发酵,人们渴求更为便利地查阅到有关诸葛亮的各种文献。本书搜集了主要的有关诸葛亮的重要历史文献,汇为一编,以飨读者,以期奉献完备的诸葛亮研究的历史资料。
现存明代西南方志集成
明代西南方志既有全国性的时代特色,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明代西南地区通志修纂起步早,勤且密,存世者多,保存的史料丰富。且具有鲜明的边域特色,在经略、民族等方面记载详密,对研究明代西南社会极为重要。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和汇集现存明代西南区域的方志,为学术研究、地方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搜罗范围不限于一地一馆,而是广及海内外,尽可能将现存明代西南方志收罗入编。
四川文脉丛书
巴蜀自文翁启化,蔚为大邦,学风之盛,比于齐鲁,魁儒硕学,历代继踵,汉唐以来,含章之彦,史不绝书。清末方守道等人将自汉代张宽起,至清代的川籍学人传记汇编为《蜀学编》。后高赓恩加以增补,共收汉代川籍学人十四人,唐代川籍学人一人,宋代川籍学人三十二人,明清两代川籍学人二十四人。本书据清光绪十四年成都尊经堂刻本《蜀学编》搜录四十二位川籍学人一百二十六种著作,其中几位重要学人,因其著作搜录困难,故辑录其传记以充实本书。巴蜀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多元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的影响,巴蜀文化有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四川家谱
宋代以后,四川地区倍受战乱洗礼,世家大族,或亡或徙,人民几易,经济凋敝,文化衰落,但仍不乏大族聚居,文化绵延。其著名者,如新都杨氏(廷和、慎)、新繁费氏(经虞、密、锡琮、锡璜等)、丹棱彭氏(珣、端淑、肇洙、遵泗等)、通江李氏(蕃、钟璧、钟峨等)、达州唐氏(甄等)、罗江李氏(化楠、调元等)、遂宁张氏(鹏翮、问安、问陶等)等等,成为四川家族史上耀眼的明星。与之相应的是四川家族鲜明的移民特色,出现了所谓的“麻城孝感现象”。在大多数四川家谱中,都有一段涂抹不掉的移民历史,成为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四川家谱》的编辑出版,必将为巴蜀大地家族历史、移民社会、地方经济文化等的研究与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本书入选“名人堂·2019年度十大图书”。

李太白集版本丛刊
自古以来,李白的诗歌都是国人心中最珍贵的瑰宝。从唐至清末,古人没有停止过编刊李白的诗文集。历代以来刊刻的李白诗文集是研究李白的基础。对李白诗文集进行整理丛刊极有必要。本书搜集了宋至民国初年李白集的多种版本,将其汇编成书,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三苏经解版本汇萃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三苏父子更是宋代文化史上最璀璨夺目的瑰宝,其文学成就久为世重,以致掩盖了其经解著作的重要价值。三苏解经,经史结合,考证严谨,兼採佛道,切合人情,其宗旨不在章句训诂,而在阐发义理以达到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理想和目的。本书系继明代《两苏经解》之后,苏洵、苏轼、苏辙传世经解著作及其不同版本的整理汇刊,旨在为三苏文化、北宋蜀学、宋代经学研究提供最全面完整的历史文献。
遂宁张氏著述合刊
清代遂宁张氏家族是清蜀中著名的世家大族,兴盛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鹏翮、张问陶、张问安、张问彤是遂氏张氏最为杰出的代表。张鹏翮崇尚理学,大力宣扬忠孝思想,以使俄、治河、理政、清廉著名于世,官至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张问安、张问陶、张问彤合称“遂宁三张”,皆以诗名。尤其是张问陶,兼擅诗、书、画,其诗更居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本书整理汇刊遂宁张氏的著作、年谱、家传、书画文献,以推进清代四川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苏东坡集版本丛刊
苏轼是北宋的文坛巨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文学家之一。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著作浩繁,流传甚广,自其身后,整理刊刻其集者甚夥,自两宋至明至清至民国乃至今日,苏集都是文人书商刊刻出版的热门书目,本书即是对历代苏东坡集版本文献的整理汇刊。本书以刊刻年代为线索,共收录苏东坡集宋本四种、明本二十馀种,其馀清本及民国版本近十种。

苏轼诗集丛刊
苏东坡是宋代文化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文化人物。其著作流传广泛,诗集更是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坡诗集历代注家、版本颇众,流传影响深远,今收集自宋至民国时期以及域外日本、朝鲜刊刻的苏东坡诗集影印汇刊,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最全面完整的苏东坡诗集文献。东坡词集,本书收录最古者为元延祐刻本《东坡乐府》二卷,另收录有明清刻本钞本及民国铅印本数种。

苏轼文集丛刊
苏东坡是宋代文化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文化人物。其著作流传广泛,文集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坡文集历代注家、版本颇众,流传影响深远。本书收录苏轼文集二十馀种,包括宋、元、明、清、民国以及海外的刻本、钞本、铅印本,望略能展现苏轼文集之面貌。
魏了翁全书
魏了翁,号鹤山,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魏了翁一生多方面的成就,为中国学术,特别是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汇编魏了翁传世著作及相关文献的不同版本,为宋代巴蜀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助益。
井盐文献萃编
盐是传统社会政府财赋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凿井汲取地表浅层或地下天然卤水或盐矿注水而生成的卤水,通过煎煮而成的盐名为井盐。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属于井盐的主要产区。井盐生产耗费巨大,工艺复杂,风险性高,吸纳了大量的盐业劳动者,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井盐是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体现。本书汇集有关井盐的各种著作性文献,为成渝双城经济史研究提供文献的便利。

扬雄文献辑刊
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历任黄门郎、太中大夫,不仅是一位以擅长词赋和精通方言而闻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更是承继孔孟之道的一代大儒,有“西道孔子”之称,与李白、杜甫等一起被评为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本辑刊的编纂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加入了评传类文献,从而共分为三个部分,即扬雄评传类文献、扬雄成书类文献、扬雄诗文类文献;本辑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扬雄的著作类文献(包括成书和诗文)部分,不仅收录了扬雄自身的著作,而且还搜集了历代对这些著作的注疏、论述性文献,以及它们的重要版本,是扬雄传世文献的完整汇集。

三苏后裔著述合刊
三苏后裔继承家学而发扬之,于经、史、文学、艺术皆有所成,而以文学成就为著,著述流传至今者,亦多在文学。今汇集其著述而影刊之,既广其传,更望学者深加研讨,以明贤者之后,家风不替,学术繁衍之貌。
苏洵著述合刊
苏洵著作以《嘉佑集》为最集中而尤显者,今传有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卷本等不同传本。本书汇集苏洵众著而影刊之,既嘉惠学林,以广其传,又省学者翻检之难,更期有资于全面深入研究。
蜀道行纪类编
巴蜀山川奇秀,人文甚盛,自古引人注目,故蜀道纪行者颇众。本编所录蜀道行纪,以专著为主,间及单篇,而于游记、诗集略宽其限,故其内容有未尽属行纪而又实关于蜀者。蜀道行纪虽不限于蜀,但终属于区域之记,却又通过交通路线,以蜀为中心,联系于中华大地。当前我国正着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的全球性战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蜀道作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连通陆海的重要水陆交通线,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性链结点,作为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动脉,迎来了带动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