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麻烦”别人?
引子:
今天我的一位室友同学给我发消息,让我给他带一份饭回宿舍,原因是他要去跑步来不及吃饭。这本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小事,带也就带了。但问题在于,他明明可以自己提前几分钟去跑步,然后把饭买了带回宿舍,为什么一定要麻烦我呢?
这是一件看似很小很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其背后却是反映出我和他之间观念的差异。
一、有几种麻烦的情形?
第一种,也是我所秉持的观念。在我看来,麻烦别人必须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自己是无法完成的。不管自己如何调整个人的时间安排,如何改变个人的计划,如何想尽所有的可能,一定是自己无法完成这件事了,那么此时我会选择求助别人,也就是“麻烦”别人。
第二种,认为自己和朋友之间应该互助,你麻烦我一下,我也麻烦你一下,大家互相图个方便。
第三种,也是一种更糟糕的麻烦形式,那就是麻烦别人方便自己,不回馈也不帮助解决别人的麻烦。
二、哪一种麻烦是合理的?
在上面我描述了三种麻烦的形式:一种是“不得不”麻烦;一种是“互惠式”的麻烦,;还有是“自利式”的麻烦。 那么哪一种麻烦是合理的?
对于“不得不”麻烦,本身是最合理的一种麻烦形式,无需讨论;第三种“自利式”的麻烦是最站不住脚的,因而也无需讨论。
而对于 “互惠式”的麻烦却存在边界和尺度的问题。有一个评价的尺度是,你自己解决别人的“麻烦”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同对方带给你的受益感知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付出和收获的感知是否基本平衡。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却很难执行。因为没有人可以细细去计算自己究竟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又同时在别人那里收益多少,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来快,人们也越来越忙碌,很难拿出时间来计算自身的得失,于是这种“互惠式”的麻烦就很难继续生存。“自利式”的麻烦本身难以立足,于是“不得不”麻烦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三、几种麻烦的冲突
第一种麻烦和第二种麻烦的冲突在于:持有第一种观念的人拒绝互惠式的麻烦,宁愿自己的事自己做,也不愿意麻烦别人获得便利,更不愿意付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计算“麻烦”之间的得失。当然,“不得不”麻烦之后对于别人的回馈不属于麻烦之间的冲突问题。
第一种和第三种麻烦的冲突在于:在一种冲突的基础上,持有第一种观念的人不仅会对这种麻烦方式感到厌烦,甚至鄙视持第三种麻烦观念的人。
第二种和第三种麻烦的冲突在于:持第二种冲突观念的个人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实际上应该人人都是持这种观念的),而第三种观念的持有者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并不进行回报,因此,久之,持第二种麻烦观念的人就渐渐远离持第三种观念者。
持第三种观念者本身是不受待见的,因而讨论其与第一种观念和第二种观念的冲突仅仅是为了论述的严谨性。在三种冲突中,最难缠的当属第一种冲突。
四、冲突的解决
“第三”中描述了几种冲突形式,其中最难解决的当是第一种,第一种冲突应当如何破解?
沟通。
如果双方比较照顾对方的感受,可以进行友好的沟通,充分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然后达成一种彼此都很舒服的相处方式。沟通就是磨合的过程,磨合的过程一定会将对方的棱角削去一些,双方都要做出让步。
持第一种观念的人可以就一些互惠且不需要费心的事进行“互惠式”麻烦。如在疫情期间,我宿舍有三个人,大家轮流出去买饭。买饭这件事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仅疫情期间可以发生,因此不会在很长的时间内考虑还人情的事;同时,这件事也是完全的互惠互利的,大家彼此都会觉得付出和收获的平衡。
持第二种观念的人可以尝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别人。在彼此双方时间都很充裕,而且并不忙碌时候里互相“麻烦”是一件互惠的事,但是当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很多,时间安排也很紧凑的情形下,再麻烦对方,对对方来说就是一种打扰。
观念的冲突会导致生活中很多小摩擦,因此解决问题要找到观念上的根源,而不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