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幸与创作的探讨、批评、自我批判
2022/10/29
人总是把不幸当成创作的核心情感,这说明人基本上是邪恶的。创作的动力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抑制的内心表达,另一类是被反转的、具有较高门槛的自恋满足。第一类的创作的邪恶之处在于,创作者只能向外喷射基于不幸的情感,如饥似渴地将观众拖下水;第二类的邪恶则是观众的邪恶,他们为不幸的创作提供了目光,如同饿狼一般等待着与创作者携手互相拖对方下水。
才写了一小段,我就想起了现在并非那么多不幸的创作,我对于创作不幸与否这件事情的认识偏差主要来源于我狭隘的审美和我局限的创作习惯。事实上,来英国之后我都较大程度地脱离了曾经的不幸,如此的好消息竟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危机感——我甚至扬言“要保持任何处境下的针刺感”,并对“针刺感”三字的提出表示无比自豪。那么话说回来了,人一旦脱离了不幸就一定会失去创作灵感吗?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也必然要讨论如何才是真正的不幸,以及如何才叫脱离不幸。
算了,还是让论述进入梦乡吧。将日记写成如此条理清晰、抑制联想、缺乏隐喻的风格,实属是一种不幸。晚安。
来自 豆瓣App
落水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常生活 (2人喜欢)
- flashes (2人喜欢)
- infinity和eternity的区别 (3人喜欢)
- If we recognize Chora (2人喜欢)
- lanxiete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