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试错

人生需要试错。
事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得到成长的,无一例外。
只是,不是所有试错的结果都是对成长有益的。有的试错的确可以在过程中得到经验,在结果中提高认知,从而起到避免和减少在未来犯更大错误的作用。但是,有些试错本身就是“更大的错误”,结果不但不能对未来人生有所帮助,反而会让一个人从此走向另一条路,自己绝对想不到,也不想要走,有时甚至是万劫不复的路。
相信老赵把货款放朋友保险柜举动的初衷一定不是想试什么错。如果明知道有风险,哪怕不那么大,也不会有人敢以已知的如此大的代价去试错。老赵一系列决定(首先是带着这么多现金赴约,其次是有机会,有提示的情况下坚持认为继续当朋友那里是妥当的)都是基于他认定“不会有事”,甚至根本都没想过是不是会有后果的判断上作出的。
的确,如果不考虑风险,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的决定似乎并无不妥,应该说也是最简便有用的。
只是,现实的残酷并非理想主义的他想得到的,这样的环境下老赵的举动客观上就是一次“飞蛾扑火的试错”,而且是一次本身漏洞百出毫无意义的试错。即便要试错,也得在一定规则和预案下进行才能在结果中获得收益。
因此他的行为不是什么试错,而更像是是犯错(任何收条什么的依据都没有)。如果非得说试错,也只是测试朋友的定义,测试了他以为是朋友的人的忠诚,证实了某些情况下“友谊”在利益面前的不堪一击。
可是,老赵只是做了个自己付出了不该付出,也承受不起代价的实验。
老赵在他朋友电话那头的声音中第一次感觉到情况可能有点蹊跷,但他仍然不相信朋友真会侵占他的钱。尽管电话那头的语焉不详吞吞吐吐的语气已把他潜意识里的不安唤醒了,但他还是不愿意也不敢相信现实真会如潜意识里的模样。
不相信不意味不重视,他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敢相信了。事实上他被越来越强烈的不安缠绕着,恨不得马上就出现在朋友公司。
老赵不顾这边差事还没弄完,就匆忙赶回了成都,就像他几天前不顾几十万现金还在别人那里,匆匆从成都过来一样。
他担心了一天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保险柜纹丝不动还在原来的地方,但却没看到朋友的身影,电话也是关机状态。
除了他朋友,没有人能够打开保险柜,在朋友公司的老赵知道,事情离不妙之差被证实这最后一步了。
虽知道大事不好,老赵似乎还没彻底绝望,他盼望,并且以为奇迹还会出现,尽管此时已然知道自己有些自欺欺人,知道很可能要为自己的“试错”付出沉重代价了。
早安,十月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