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的关系
一直佩服那些喜欢和父母出去旅游,能促膝长谈,每天联系,一通电话打一小时的人(每一条都至少特指一个人),我完全做不到。一直以来我都以因为自己是一个冷漠的人(来自很多人的评价)来解释这种关系,且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是正常的,只是很少联络谈心。
明明和他们没有太大的矛盾,甚至对于我这种比较特别的孩子来说,他们算是非常包容了。但我们仍然保持着几天才联系一次,基本都是太久没联系我母亲打来电话嘘寒问暖一下,或是我父亲被母亲“逼”着打来电话尬聊,通话一般都只有三五分钟,内容更是毫无营养了。
直到最近原生家庭的话题越来越多,也看到说和父母关系冷淡被当作一种现象摆上台面分析,我才惊觉原来我和父母的关系是“不正常”的,是有原因的。
无非就是说童年经历过父母没带来安全感,父母偏心,重大离别,关系不平等,父母更看重孩子的成就而非本人这些。
但放在我身上似乎都不太成立。我没经历过什么“危险”,所以不太像感受到没有安全感(虽然在恋爱关系中很长一段时间是很缺乏安全感,但似乎没有印象是父母没给到)。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也不存在偏心,虽然和父亲一直处于长时间分别的状态,但是对于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或是其他亲戚来说,我依旧很冷淡(不想用疏远这个词),所以姑且认定离别也不是原因。关系不平等和被忽视这两同样我觉得也不存在于我和我母亲身上,相反我感受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直到看到一条说“因为寻求帮助被拒绝,而对父母失望,导致对父母封闭了内心”。
那就不得不提一件事。
发生在我的大学时期,在刚入大学没多久的时间,我对学习还抱有极大兴趣,高中的朋友和我提到想出国留学的事,并邀请我一起参与机构咨询和体验。我当然很动心,但当我询问家里是否能支持我时,我得到了我意想中的答案——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我记得当时我与母亲初次讨论没多久,几天后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他很含蓄的询问费用和更多可能性,我知道是我母亲深思熟虑,和父亲讨论后,又难以开口,才会让我这个不怎么联络的父亲向我坦白对他们来说很困难。我当即表示理解,并再也没提过这件事,当然我也为双学位而努力,但也已失败告终(是想报的专业学校不给我机会,也算是两次祈求获得更多学习机会,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开始“摆烂”吧)。结果就是我那位想留学的同学,顺利出国深造,去了不错的艺术院校,并且留在海外工作,虽然过程艰难,她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似乎我只要能出国,也能获得这样的生活,但没有那么多可能。(现在想来,两次求学都是还没等到该我努力的阶段就被迫放弃,是否也间接导致我现在很难制定目标与计划,害怕开始的后果。)
但经历那件事以后,我就理解到父母已经很努力了,感觉再多索取一些就是负担,毕竟我父母是普通工薪家庭,可能本以为我进了大学能轻松一些,却要突如其来的承担更多经济上的负担。我以为这一切的结果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毕竟能供养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是少数,我不该为此埋怨或者觉得不公。甚至我的生活已经比很多人要好了。
因为内心一直极其理解,也没有过冲突或者埋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再提及这件事。再过了几年一次家庭聚会上,我才听到父母提起,当时家里也有人责怪父母不向自己寻求帮助(说明在我不在的场合下,父母也一直有在和其他亲戚聊到他们的愧疚)。我很庆幸我当年没有为这件事纠缠,因为即使自以为果断的放弃和小心翼翼的保持沉默不敢让父母难堪,但父母也记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很自责因为自己能力问题让有心继续读书的我放弃梦想。
但确实,那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向家里寻求过帮助了,当然一些父母主动或必要的金钱支持,例如学费,和读书期间的生活费(更多开销被我大学期间男友承担了)我会收下,除此以外直到快三十岁无论生活、学习、工作、感情任何方面,我都再也没有向他们寻求帮助了。
这是我今天惊觉的,甚至难以置信是因为这件事为导索,这绝对不是赌气,相反是打心底的理解与心疼,但与之匹配的可能也是不敢再对他们抱有期待。
这件事跨越了很长时间,也从没和其他人提起过,只是看到别人对父母冷淡的分析,记忆自己突然拼凑起来,感觉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与父母关系冷淡的原因。至少倘若未来想要解决这件事,也能把原因找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