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从哪里来?
以下有课程聊天提问总结整理而成。
莉: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不知在这里问是否合适,我从小害怕黑色的东西,尤其黑色大物件,这个是小时候没有记忆时留下的阴影吗?
Amy老师:今天你是CEO啊,你是这里的老大,我是服务者,哈哈,你觉得合适就是合适,咱们不是只有一条规则:不要人身攻击嘛。所有的CEO都是当天的老大,你想创造的生活就来创造,你想引领就来引领。你想提问就提问,我能回答的,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不能回答的,我会老老实实告诉你,我也不知道。
从小怕的东西,一定跟自己的创伤有关。一般都是分离或者抛弃的创伤有关。具体是什么,就需要自己去探索。然后慢慢的去看到,疗愈和带自己长大,带自己到现在,身心合一。
我分享一下我女儿的创伤和恐惧。
我养育女儿的过程,非常在意不吓唬她,不恐吓她,所以现在的她,没有什么怕的,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蜘蛛🕷和蜘蛛网。
她班里出现了一个大虫子,可能是一个硕大的蟑螂,大家都在大惊小怪的叫成一片,包括男生都在遥遥相看,她施施然走过去,拿着一个纸巾盖上,捏起来,捏死,扔进垃圾桶,然后回来对着那些男生说:一群娘们儿。这是她高一的时候做的事儿。
但是她在7、8岁?还是6、7岁?忽然表现出来对蜘蛛和蜘蛛网的恐惧,那种生理反应的恐惧和颤栗。一开始怎么发现的?好像是我们一大家人去爬山,她不小心看到树丛中的蜘蛛网,就无意识的惊叫“啊!”。
一开始我用各种方式给她脱敏,例如讲道理,蜘蛛网和蜘蛛不伤害人,它们很小,你很大;例如我用棍子去破坏蜘蛛网,让她知道这些东西很柔软,没有伤害性;例如强迫她去触摸蜘蛛网···,还有更过分的一次,我俩走过两侧是蜘蛛网的小径,我先走过去,张牙舞爪的走过去走过来,让她看到已经没有蜘蛛网了,逼迫她走过去,她痛哭,坚决不走,我强迫她必须走,最后她边哭着边爬过了那一段小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和回溯,到底在养育的过程中,哪里出了问题,让她这么害怕蜘蛛和蜘蛛网。我慢慢追溯,意识到是在她1岁10个月的时候。
因为我要上班,虽然我母亲在我这里帮我,但是我还是希望母亲不要太辛苦。所以当时我家小区的后面的生态园里开了一个幼儿园,因为刚开园,孩子很少,老师几乎能一对一的照顾孩子,考察了后感觉挺好,就在8月送和妞去这个幼儿园,她那时候1岁10个月。
每天就送半天,就是早上8点到中午1点,吃完中午饭就接回来。每天早上我就抱着她,送她去幼儿园。因为那个幼儿园在生态园里,所以从生态园的大门口到幼儿园的门口这段路上的两侧,全都是蜘蛛网和网上的蜘蛛。我抱着她走过的时候,就总是指着这些蜘蛛网和蜘蛛说:哇,这里有一个大蜘蛛网,网上这么大一只蜘蛛啊!指给她看,还跟她讲一些相关的知识,当然也看花花草草的。
她就这么在我怀里跟着我指着,看着,等着到了幼儿园门口,大家知道,必然是她抱着我的脖子大哭,不要离开妈妈,然后幼儿园的老师抱过去,我告诉她妈妈中午来接。
她太小了,才1岁10个月,还理解不了这种分离。所以慢慢就把这过程:看到蜘蛛网和蜘蛛----妈妈不见了(跟妈妈分离)----“妈妈不见了”的恐惧和痛苦。再简化为:蜘蛛网和蜘蛛---恐惧和痛苦。就这样的条件反应形成了,并压入了潜意识。然后某种情况下就激发了,就出现了她看到蜘蛛网和蜘蛛,无意识的全身发紧,忍不住尖叫,表现出对蜘蛛和蜘蛛网的恐惧。甚至最严重的时候,蜘蛛和蜘蛛网的图片、视频也不能看。
我把我的探索和思考,告诉她,她能理解了她这种恐惧的来源,但是还是克制不住生理上的恐惧和害怕。我刚才问她,现在对蜘蛛和蜘蛛网的感受咋样了呀?她说:还是害怕啊,只是不会克制不住的尖叫了。一见到是无意识反应的喊叫,等意识回来的时候,就不那么害怕了。
我呢,也接纳了她害怕蜘蛛和蜘蛛网的这个事情,不会再逼她。人嘛,总得有一件两件让自己害怕的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害怕就害怕呗。对吧。
因为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会忘记,不记得形成原因,父母也不会在意。所以我们的恐惧的探索,是一个向回找到自己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养育孩子,了解我们的恐惧的形成过程。
所以,孩子真的是来渡父母的天使,是来协助打开父母的认知边界的。
莉:嗯嗯,是的。做老师的孩子一定很幸福,细腻,满满的爱,我们也因为对孩子的爱打开自己的认知,太棒了。
Amy老师:她现在也觉得自己挺幸福的,我因为要孩子晚,34岁才有的她,所以在养育过程中,就比较用心,也是重新养育我自己的一个过程,没有她,也不会有我的现在。
梅:刚看完老师养育和和的过程,一下就释然了,我女儿害怕黑,在家里也害怕,有时会尖叫🙀,我一直认为她胆小,曾经无数次和她说过不用怕,家里什么也没有,都不管用,害怕就害怕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Amy老师:怕黑和怕具体的东西,不是太一回事,怕“黑”和怕“鬼”是类似的。是“坏妈妈”的投射。我们作为一个妈妈,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满足孩子,必然有生气、迁怒、愤怒的时候,所以在孩子的心中一定对妈妈有不满,有“恨意”。但是妈妈又是那么重要,是自己这个世界上最信赖、最依赖、最想忠诚的人,让孩子对妈妈不满,甚至恨妈妈,是孩子做不到的,甚至不允许自己这么去想的。
所以孩子就把对妈妈的不满包括“恨意”就投射到了“黑”和“鬼”这些未知且没有具体形象的东西上。这是我自己探索我自己怕“黑”、怕“鬼”探索到的。
因为我从小太怕了,同时我的眼里又只有我妈妈,从小我的世界里只有妈妈,我不跟任何人,不去任何人家里住,奶奶家不行姥姥家不行,任何人都不能从我妈妈身边把我抱走,甚至爸爸也不行。
我在13岁住校之前,从来不在任何人家里住,哪怕姥姥家。有一次舅舅用各种好吃的,把我留到了晚上,然后到了睡觉的时候,我就在姥姥家炕里边的角落里,一直哭一直哭,什么好话也不听,什么好吃也没有诱惑力。
到最后,舅舅只好半夜把我送回来。那时候我就挺大的了,至少6-10岁左右了,不是小宝宝。
所以我在所有亲戚家的眼里,是惹不得的角色,是又执拗又倔强的一个小姑娘。但是我自己内心,又极度的恐惧“黑”和怕“鬼”。我别的文章也写过了。
因为我妈妈虽然对我很好,可是她也受不了我这样啊,她很多事情要做,里里外外的操持着,我这么死缠着她,所以我挨打也是我家三个孩子里最多的。那么我对妈妈的“坏”的部分,怎么处理呢?
那就投射到怕“黑”和怕“鬼”上,这样就更粘着妈妈了,妈妈就更被我缠住,就更有可能烦我,我就更怕“黑”和怕“鬼”,再更粘着我妈妈······,如此无限循环······
我舅舅有18个外甥,过年的时候,如果只给一个外甥压岁钱,那就是我。所以,所有的表姐妹兄弟,不管比我大的,还是比我小的,都让着我,都认为我是个小妹妹。直到现在,我回老家,这些表姐妹兄弟们,还是把我看成一个小妹妹,啥事都不会的那个小妹妹。
我妈妈说起我小时候,就是一句话:天天挂在腿上。就是我天天抱着我妈妈的大腿。
娥:想想就很温暖和开心。
Amy老师:别光看“贼吃肉”的时候,也要看到“贼挨打”的时候,哈哈,就是你可以理解为,那就是我的生存策略。为了成就现在的我自己。
莉:嗯嗯,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强][强]
媛:老师,老师也是一个超级无敌小粘人精儿啊[呲牙]
Amy老师:对啊,我是彻头彻尾的粘人精,小时候,我眼里只有妈妈。爸爸出门一个周,我都不会觉得有啥异样,我听妈妈叨叨爸爸咋还不回来,我都觉得奇怪,“他不是刚才还在吗?”就这样的感觉。但是如果妈妈去姥姥家半天,我就不停的问爸爸:妈妈咋还不回来,咋还不回来?
所以我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最初是通过“妈妈的眼睛”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父亲生病,一直强大的妈妈开始表现出茫然无措。陪伴爸爸住院,有大量的时间跟爸爸聊天,才发现爸爸眼里的世界,跟妈妈的眼里的世界不是一回事,从而有了第一次“校准”看待这个世界的时机。
我女儿的成长过程,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说是视角,(以前是在女儿的视角(被养育者),现在切换到母亲视角里(养育者)),再次“校准”看待这个世界的时机,甚至是我重新成长、蜕变一次的机会。
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女人,可以不结婚,但是一定至少养育一个孩子,在这种视角的不同转换里,去成全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独立、圆满人格的人。
梅:是的是的,老师,女儿特别愿意粘着我,我有时候就特别烦她这样,看完你的小时候的经历,真的特别像呀,那我该咋办呀[调皮]
Amy老师:“就投射到怕黑和怕鬼上,这样就更粘着妈妈了,妈妈就更被我缠住,就更有可能烦我,我就更怕黑和怕鬼,再更粘着我妈妈······,如此无限循环······”---你看这是个无限循环,也就是轮回啊。要终止轮回,只需要一个人打破轮回就行了。孩子小,是没有觉知能力的,所以终止这个轮回,需要觉知的母亲。
我们现在就是一个觉知的母亲,既然孩子是把“坏妈妈”投射到“黑”上,那么我们首先尽可能减少“坏”妈妈的出现。
其次如果“坏”妈妈必须出现,例如拒绝孩子的某些需求,例如对孩子有要求去做到什么等等,那就清楚的告知孩子为什么。
另外无论如何,我们的“坏妈妈”的成分一定会出现,因为我们一定有盲区,那么就要接纳孩子怕“黑”,这是她对妈妈的忠诚和爱,她宁可让自己害怕,都不会攻击妈妈,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
所以我们要抱持孩子的这种恐惧,因为也是我们造成的呀。任何妈妈都有“坏妈妈”的成分,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有怕黑的经历。等孩子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经过各种自己的际遇,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的。我不是也是通过“大不了就死呗”,也穿越过来了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允许孩子对父母愤怒,允许他们“白眼狼”的言行,孩子对父母是无比忠诚和热爱的,他们所有“白眼狼”的行为和语言,都是他们忍无可忍的自救,她们对父母的愤怒的表象后面是对自己的深深地指责和内疚,她们不是不爱父母了,而是她们不爱自己了!就这样一步步不爱自己,一步步迷失自己的。
梅:老师,我明白了,接纳孩子恐惧“黑”的部分和一切,不断完善自己“坏”的部分,不完整的部分,这恰恰说明了我需要用对女儿更多的爱,来溶解女儿的恐惧。
莉:嗯嗯,允许孩子的愤怒,接纳孩子的恐惧,不断完善自己,用爱溶解,学习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