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在丹麦的第一个十年(一)
一转眼,我已经在丹麦呆了十年了。
好死不死的, 居然完全忘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以前每年我都会记得,我不记得我妈也会记得)。直到再次被人问起,你来丹麦多久了(没错,这个问题真的就是个月经问题,一直被问)?我忽然意识到,天了噜,我已经来丹麦十年了,而我完全忘记了!!!
我2012年9月3日来丹麦。说起来仍然惭愧。雅思考了七次,只有第六次考到了6.5(第七次还是个6),差点我就没学上了。雅思考过那一刻我都哭了,立刻飞去北京办签证,我当时真的还以为自己要没学上了。结果到了丹麦我才知道,有了预录取就可以办签证了,入学半年之内把雅思考过就行了。
因为签证办的晚,我错过了introduction week,和头两天的课程。头两天的课程倒是没关系,但是introduction week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因为不知道没有雅思成绩也可以入学,所以公寓找晚了,最后只好找了个中国房东,租了house 的一间屋子。
我还记得妈妈爸爸和闺蜜陪我一起去机场。
在安检口依依不舍,但是我仍然冷静的分别。转身的那一刻,眼泪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夺眶而出。后来闺蜜告诉我,回去的路上,我妈哭了一路。
出国前,我几乎没坐过飞机。小时候去云南旅游做过一次,后来去北京办签证坐过一次。
一路上倒也平静,第一次知道国籍长途航班居然还提供酒水。在飞机上还小睡了一会儿。
下了飞机六点天还是亮的。房东来接我。七拐八拐到了家,出了机场一路上就没见几个人。九月的天就已经凉凉的了。
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二天去学校报到,提前读取好地图结果还是走丢了。饥肠辘辘的走了(已经不记得多久)很久,问了路人才发现自己在绕着学校兜圈。
顺利的报了名,第一次去超市就买了无糖酸奶和黑面包,吃了一口就恶心的全扔掉了。这个绝对是出国后最大的cultural shock之一。那时候觉得丹麦超市里什么都好贵啊。
其实关于上课,值得拿出来说的记忆并不多。我学的专业本身是不算难的,也很少有正式考试,大部分都是一个大的groupwork project然后结课presentation。也有单独口试。
Groupwork说来惭愧,我确实都是在划水,这个也算是出国后最大的cultural shock之一,但是这个震惊过于巨大,以至于我直接就当场休克了。直到毕业我也没整明白我干了个啥,毕业几年之后我才想明白了,捶胸顿足,恨不得把研究生再上一遍。不过我虽然划水,但是我不缺勤,也假装在努力干活,所以没被组员投诉过。可惜我也没学过科技写作,当年那勉强6.5的雅思根本不够我去写作业。还好我也算是诚恳好学,只能现学现卖。当时组员改我写的东西估计都费了不少力。说实话很多报告我都没有全文通读过。
至于groupwork的高光时刻之一,大约是在教学楼里看着外面刮大风,看着所有的东西满天飞,听着天气预警,大家讨论今天还要不要回家。第二天,一个男同学说,一阵妖风过来,他自行车一歪,后面刚好过来一辆公交车,他差点交代在当场。我记得那天公交司机都格外善良,在不该开车门的地方开车门,放人上车。
至于groupwork的高光时刻之二,大约是交报告之前,一个很漂亮的组员要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默念什么东西,我都不记得了,总之十分邪教就是了。结果我们确实拿了满分。
虽说我groupwork拉跨,但是个人考试成绩还是可以的,丹麦成绩12 满分,然后10/7/4/2/0/-3。我自己考试的都拿了10,除了一个挂科的。考虑到我上学全程状况外,全靠考前补习,也不算差了。
至于挂科的,因为代课老师对我关于挂科的质疑不闻不问,我一气之下跑去教务处哭诉,结果搞的全班重考,我没考,重新修了五个学分,也算是牛逼了。
上学期间其实特别值得记忆的事情并不多。因为学的东西确实不太难,我也没有学的太懂。
教学楼周五除了固定的café,某些教室也会变成酒吧算是cultural shock第三吧。喝多了的年轻人会把厕所的卫生纸扔的到处都是。十一二点走在校园,到处都有满地吐的人。而我出于好奇,第一次去Friday bar,就被搭讪了,然而我那个5.5的口语,显然不足以支持一场背景音嘈杂的搭讪,在无数个sorry和pardon之后,对方就找个借口走了。
第一次跟着朋友一起旅行是真的新奇而快乐。很多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第一个秋假的第一场旅行就是一个安排的很满的旅行。我记得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住青旅,坐各种交通工具,大家都年轻有精力,却不那么富有。但是我记得哈尔市塔特真的好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能在各种电视镜头,明信片和风景摄影中认出那里。
读书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完成了很多次那种不富有,但是充满好奇心的旅行。每天暴走十公里,只为了多看几个景。每次旅程结束脚都又酸又累,有时候满脚都是血泡。我也从跟着别人一起旅行学着自己旅行。
我的毕业旅行是自己去的希腊,在米克诺斯和圣托里尼,我第一次没有睡青旅而是找了靠海宾馆。旅行结束,我曾发过一个朋友圈,感谢家人的支持,我才能有今天。这完全是发自真心的。我住在一个抬头就可以看到雅典卫城的青旅,在我看到雅典卫城的那一刻,我真的有流出眼泪。就那种,我在书上看了你那么多年,如今你终于出现在我面前的感觉真的是太让我为之动容了。
在开始写毕设的时候我开始健身,为了能强迫自己出门,没想到也坚持到今天。如今这已经不算是一种坚持了,这完全变成了一种爱好。我尝试了很多运动,从一开始的简单跑步加举铁,到今天柔术举铁攀岩,想减肥的念头已经不再是我运动的原因了,我只想变成更强更好的自己。
因为玩的都是小众运动,这几年也参加了无数顶级柔术运动员的seminar了,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平时在大型比赛中才能见到的人。
毕业之后找工作,应该算是这十年最痛苦的时间段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没有什么痛苦比得上之后失去家人的痛苦。
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一路上学上到工作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在国外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都是拿着大大小小的工作经验在找工作。我找了两年工作,投出去的简历无数,结果接到的面试十个指头用不全都能数得过来。在签证还有一年过期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工作。按照当时的条件,真的是一个很差的工作了。
我也是这两年才发现,我是被招进来的人里拿工资最低的,没有之一。同期招进来的还有一个男生,比我早来几天,工资也比我高(后来才知道的)。老板招我的时候,大概根本就不看好我。但是我当时真的就属于穷途末路了,只能答应。
但是,鉴于我个人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以及我的直属经理的赏识,我居然有幸在这个公司杀出一条血路。除了第一年过的相对痛苦,钱少,干的活无聊,不被重视,之后居然开始了我平步青云的职业道路。
在我工作大半年的时候,我开始考虑续签证的事情了。丹麦那几年签证政策有大改动。领导甚至出主意给我临时加薪,让我的薪资足够续签证,之后再给我减下来,不过,如此的话,要跟公司签协议。谢天谢地,我仔细把续签条件又看了一遍,我不需要公司插手。不过此时,我看到了公司想我留下的曙光。
其实第一年做完我就有了想跳槽的心,因为工作真的太重复太无聊了。这个时候简历投出去,居然轻而易举的拿到了好几个面试。不过很可惜,走到二面的工作有好几个,却没能拿下任何工作。
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开始承担一些有分量的任务,领导也主动带我去参加了可以学新知识的seminar。在路上主动说起要给我加薪。终于拿到了一份讲出来不会觉的太丢人的薪水。这个时候我跳槽的想法也没那么强烈了。
没想到这么一安心干就干了六年。薪水已经是刚入行的2.5倍了。
其实说到peer pressure,我在这边就三个朋友,我还是那个赚的最少的,我一直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按照丹麦的数据来看,已经是社会前20%了。
不得不说,出国之后,我反而对我长大的环境有了更好的认识。这也怪不得我,我出国前都是个学生,一直在象牙塔,接触的信息有限,去探索世界的时间也有限,对身边的世界也没有太好的认识也不是什么太值得被批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