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楼的手忙脚乱之间的思考
从10月11日听闻本部疫情,到10月12日开始陆续收紧封校,再到昨日忙碌奔波于搬饭、扫楼、核酸、查码,以至于很难挤出时间定下心于学业,这几天过得挺魔幻。
坦白说,为班上同学做这么多事情,并非出于志愿精神(虽然我当然很乐意这样定义),而是出于班长的责任和迫不得已。也曾混乱和抱怨,觉得凭什么是我,在考试将近的时候,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做着毫无报酬的工作,而别的同学只需要坐在宿舍等着,就有人把饭送到他们的手上,茶余饭后还可以抱怨抱怨学校的管理有多么的于他们不便,隔离餐有多么的不合他们的口味……
但是抛开学业上的耽误不谈(毕竟学习成绩只是仅限于学生时代的单一评价体系),我会觉得做这些真的非常有意义,而且这个意义不仅是实践层面的意义(为大家服务?这是易于想见的),更多的是认识层面的意义: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让我站上了一个更加高的平台,拥有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我能看到管理层在这样的特殊情形之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看见他们的功过得失和艰辛无奈,我能体量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的不易,因而也更能够感恩他们为我们守护的岁月静好。当我们在抱怨餐食来得晚、不合胃口的时候,有多少食堂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备餐,只能在食堂座椅上过夜,有多少志愿者、导员在食堂和宿舍区之间来回奔波;当我们在骂管理层的“脑残决策”的时候,是什么导致了某些环节的效率低下,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规定背后,是否有着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考虑...这些现象和问题,又岂是一个在宿舍等饭的人能够发现和思考的呢?

营养不太均衡但依然值得感恩的封校餐

牛肉很多的封校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