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长阿姨
中午吃完麦当劳,晃荡着瓶子里的可乐与冰块回到宿舍,看到楼长阿姨恰好在,就与她沟通一下最近宿舍里发生的事情——一位舍友出于对猫的恐惧,向学校发去了铺天盖地的投诉,让阿姨不胜其扰。所幸昨日猫已经被送到了领养人家,暂时可得消停。说话间,阿姨正准备吃饭,让我在值班亭里坐一会儿,她从微波炉里拿出转好的馒头,掰了一半给我,我再三拒绝未果,只好接受。可是阿姨又拿筷子夹起了她准备的水煮肉片送到我的嘴边,让我尝一下,这极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脑子在飞速旋转之后,还是选择接受好意,只是这实在让人觉得受宠若惊。
在随后的两个小时里,阿姨向我讲述了她堪称波澜壮阔的半生。在这个宿舍已经住了三年,只知道阿姨对每一个同学的基本信息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曾想这个技能一度让她读完了高中,走出川西的深山,在成都顺利地成家立业。在她的叙述里,眼下的世界是安定与幸福的。即使是开学初期最迫近疫情的时候,所有的后勤人员都被留在学校15天,生活在这个大大的体制里,她仍不会对现状有着任何程度的怀疑。对于她来说,工作稳定,夫妻和睦,儿女孝顺,加上自己肯吃苦,对任何辛劳都没有埋怨,例如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八旬老人。生活的船在她的经营下风帆正悬,抵御风浪的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了。
尽管心里常常怀着「无常」,我还是为阿姨所传递出来的安定而触动。项飙所言说的附近,其实就在这些默默无闻的身边人之中。交流带来的愉悦、信心,让许多阴霾一扫而空。当年罗大佑在《鹿港小镇》里揭露以台北为象征的现代化,给传统社会与文化带来了幻灭,后来在《致观音山》中,西门町、基隆河、观音山这些实在的地名,使得台北又重新成为了他安定的故乡。当「附近」不止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时,才真正意味着有了「地方」的认同。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