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二谛
在佛法中,“凡夫现量”叫“正世俗”,“政治正确”则属于“倒世俗”。佛法有真俗二谛说,中观大师们都教导:没有正世俗的阶梯,有智慧的人将无从拾级登上真理大厦的顶楼。
入二谛 作者:阿底峡 全文白话今译(释如石译本,河马校)
向大悲尊者敬礼!
诸佛宣说正法,完全真实地依照两种谛:全然障蔽世间人的世俗谛;同样的,还有胜义谛。 我赞同世俗谛有两种:颠倒的世俗和正确的世俗。 第一种(颠倒的世俗)还可分两类:就是水中月(一样的幻相)、(还有就是)各种宗派(有分别)的不当思想; (第二种是)不加以分析探究而仅此就能满意的、会生起与坏灭的、具有某种现实作用的有为法,我同意这些法是正世俗。
胜义只有一种,其他的人主张它有两种。不能成立为任何事物的法性,怎么会有二、三等多种呢? 由于(必须)使用教言来配合解释,因此便以无生无灭来表示它。 因为胜义唯一,没有差异,因此胜义中,没有法也没有法性。在空性里面,无丝毫差异存在。由于它是以无分别的方式证悟的,因此在世间的言词上,便称为“见空性”。 极为深奥的佛经里面说:那个没有见到的本身就是见(空性)。其中也没有见和能见,没有开头结尾,一切都完全止息寂静。完全脱离有和无两处,完全无分别而离所缘,没有停留和停留的地方,没有去来,无可比喻。没有言词可以表诠,也无可观察,没有变化,纯粹是无为法。 如果瑜伽师证悟了那空性,就能断除烦恼和所知障。
现量(直观认知)和比量(思辩认知),是佛教徒所采纳的两种正确知识。 短视浅见的愚人说:“使用这两种量可以证悟空性。” (若果真如此,)那么(使用这两种量的)外道和声闻众,岂不是都证悟法性了吗?那何必要有大乘的唯识宗呢!中观宗也没有什么稀奇了! 由于一切的宗派都以量来衡量空性,所以他们都相同。但是由于一切(宗派)的思辩立场不同,那么他们用量所量得的法性,岂不是也成了许多种? (由此看来,)现量和比量是不需要的,只是为了驳退外道的诤辩,所以有智慧的学者才说了《量论》。 大学者清辨(Bhabya)说:“经教里面也明白地说到:‘以有分别和无分别两种认知,不能证悟空性。’”
那么要靠什么来证悟空性呢? 曾经被如来在经中授记,而且又亲证过法性真谛的龙树弟子月称,依靠他所辗转传授下来的要诀,将可证悟法性真谛。佛经所说的一切八万四千法蕴,都消融在这个法性真谛中,能证悟空性将可达成解脱,其它的修持都是为了证空。 (月称指出:)如果断舍正当的世俗而修习空性,那么世俗的因果善恶等等,将在来世诳惑他。只凭着一点点的听闻,不足以了知究竟的真谛义理,而且不会修集福德,这种人将沦落为卑劣之徒。如果误解空性的义理,那些智慧狭劣者将惨遭堕落。 大学者月称强调:“作为方便的世俗谛、以及从方便所产生的胜义谛,不了解这两种差别的人,将因为误解而走向恶趣。” (月称指出:)不依靠名言概念,不能悟解最殊胜的义理。没有正世俗的阶梯,有智慧的人将无从拾级登上真理大厦的顶楼。 世俗所显现的一切现象,如果以正理去观察分析将毫无所得。这无所得的本身就是胜义,也就是原本安住的法性。
由于各种因缘所生故,世俗便如其所显现那样而成立。倘若(这随缘而生灭的正世俗)不能成立,那么水月等倒世俗又凭何而生呢?因此,各种因缘所生的一切现象都能成立。而如果各种因缘条件断绝了,那么即使在世俗中也不会生起任何现象。 有了这样的见解就不会愚痴,而且修持也将变得极为清净。这样就不至于误入歧途,从而努力到达(即将成佛者居住的净土境界)兜率天。人生苦短而知识的种类却那么繁多,人寿几何尚且无从知晓,所以应该像鹅滤取水中的乳汁一样,只选取自己的清净欲求。
我只是一个短视的愚笨凡夫,自己没有能力抉择二谛的义理,不过依靠诸多上师的说法,才写了这个龙树学说中的二谛。由于金洲国王的请求我作了这部论,如果现在有人对它有信心,那么也应当详细研究以后才接受;不应该只凭信仰和恭敬。金洲国王Guruphala派遣了比丘Devi-mati来,应他的请求我造了这部《入二谛》,当今智慧的人应该加以探究。
文言旧译: 敬礼大悲尊! 诸佛说正法,如实依二谛 障世间俗谛、如是胜义谛。 许世俗二种:颠倒与正确。 初二谓水月、宗派邪分别; 未究而满意、生与灭诸法, 具有作用者,许为正世俗。
胜义谛唯一,余许有二种。 法性无所成,云何有二三? 教言合释故,以无生灭显, 胜义无异故,无法无法性。 于彼空性中,丝亳无有异。 无分别而悟,名言谓见空。 甚深经中说:彼不见即见。 无见与能见。无始终皆寂。 脱离有与无,无分别离缘, 无住与住处,无来去离喻。 离言无可观,无变异无为。 瑜伽师悟彼,断惑所知障。
现量与比量,佛徒纳彼二。 短视愚人说:以二量悟空, 则外道声闻,皆悟法性矣, 何况唯识宗!中观宗无异! 故一切宗派,以量量同故。 众思辩异故,量所量法性, 岂非亦成多。无需现比量, 为退外道诤,故诸智者说。 硕学清辨说:教中亦明言: 分别无分别,二识不能悟。 依何悟空性?如来所授记, 且见法性谛,龙树徒月称, 依彼所传诀,将悟法性谛。 经说众法蕴,有八万四千, 皆入此法性,悟空得解脱。 余修皆为此。 若舍正世俗,修习于空性, 则因果善恶,他世将诳彼。 依少分听闻,不解真谛义, 亦不修福德,沦为卑劣人, 若误解空性,劣慧者将堕。 阿奢黎月称云: 诸世俗谛是方便,胜义谛从方便生。 不知此二差别者,因误解故行恶趣。 不依靠名言,不能悟胜义。 无正世俗梯,智者将不能 拾级而上达,真理大厦顶。 此世俗所显,理观无所得, 不得即胜义,本住之法性。
因缘所生故,世俗显现成, 若不能成立,水月由谁生? 故众因缘生,一切现象成。 若诸缘断绝,世俗亦不生。 如是见不愚,且行极清净, 则不入歧途,上行至兜率。 所知类多寿苦短,寿量尚且不能知, 故如鹅取水中乳,但取清净己所欲。
吾乃短视一愚者,无力抉择二谛义, 然依诸上师所说,立此龙树二谛理。 金洲王请所作此,倘若时下有人信, 亦应善究而接纳,非唯因信及恭敬。 咕噜怕拉金洲王,遣比丘提婆麻地, 应彼造此入二谛,当今智者应探究。

感冒的河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浦宁路围墙5月13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8日 (2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4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8日 (5人喜欢)
- 巴海兄摄东塘村神帝庙土主节、古清溪寺游塘节、湖墩庙二清明小福王节、老吴王庙三月初八新菩萨像开光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