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观感
“我年轻的时候,闯荡四海 ;现在,四海为家”,这是点题的一句话,也是我看《四海》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可能是对于自己也在外漂泊状态的一种同理心,这句话记得尤为深刻。韩寒的电影离不开的一些元素:小镇青年、父子情、兄弟情、朦胧的爱情、机车等,当然作为作家的他,也让人物在表达上金句频出。
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小镇、很轻松、有点小搞笑,在一个海滨小镇,为数不多的人, 一个木讷的小青年玩着珍爱的摩托车、多年不在家的单亲父亲突然回家、偷偷喜欢着一个可爱的女生而羞于表达、被一个自信心爆棚的哥拉入从未赢过一场比赛的“不败传说”车队做后勤……一个接一个的搞笑对白、反转,让前半部分充满愉悦的氛围。直到父亲的离开和欢歌的去世,为了躲避债务和警察的抓捕,氛围逐渐沉重起来,这中间也穿插了一些喜剧小包袱,但在这个部分看就显得有些悲凉而笑不起来了:骑摩托车开几百公里来到广州大城市的他们,既没有找到能帮助他们的人,也不知道大城市的规则,没有落脚处的他们只能尽快去找工作。还好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前后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阿耀在游乐园开摩托车表演,欢颂在求职屡屡碰壁后做回老本行服务员,只是几十万的欠债让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半点松懈。最后的最后,阿耀得知广州东父亲另有家庭后选择默默离开,被债务逼的违反自己的原则接了代替歌星飞跃珠江的摩托车表演,欢颂在攒钱为阿耀买回质押的摩托车但在送给他的途中遭遇车祸香消玉殒,阿耀最后回到了逃离的小镇……一切看似回归原位,但已经物是人非……结局就跟现实一样,并不圆满, 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这里面的几个人物也特点鲜明:
阿耀,一岁母亲去世后父亲离家,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成长在小镇简单的环境中,简单善良不善表达,没有朋友将奶奶送的生日礼物摩托车作为自己的朋友,因为怕摔车被人看不起梦里都在练车,没什么大志向,在当地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车技,从没想过要离开小镇。但是,当知道欢歌去世给他和欢颂留下几十万欠款时,能奋力一搏约赛车。对喜欢的女孩子一腔热血,从未想过离开小镇的他开着摩托车带欢颂去广州寻求帮助;嘱咐她“以后住酒店,一定要带早”;看到电视里面项链的广告,也模仿桥段在拿到第一份收入的时候给欢颂送了一份“惊喜”;为了能拿到更高收入尽快还债,将飞跃舞台的任务提升到飞跃珠江。他是欢歌说的“金麟”。
欢颂,一个目标规划的清醒女孩,对生活的有规划,不想过早恋爱因为那会占据大脑。想过很多次离开小镇去大城市,因为再晚城市也会有个店、有个屋为她亮着灯。但是,真到了大城市,“楼和楼之间的风太大了,大到我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想要融入大都市,但不知道大城市的规则也有自己的原则,最后还是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服务员。大城市很现实,也很残酷,单纯善良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小姑娘很难真正融入。
欢歌,好大喜功要面子是他的主要特点,最主要的追求就是组建好车队能赢。但是眼光又很差,看人不准用人不当,与妹妹的清醒稳重正好相反。为了组建车队和开俱乐部,用妹妹做担保,用阿耀做借款人,网贷60多万。在剧中贡献较多笑点,他自称是阿耀的“风云”。
吴仁腾,阿耀的父亲,离家多年未归,对母亲缺乏照料对儿子阿耀缺乏关爱,这次因工作回家,匆匆几日时间也反应了这么多年仍生活在较底层的生活。想要对儿子做些生活的指导,但是自己的窘境和能力属实也没什么拿得出手,在拥抱时嘱咐儿子一句“别活成我这样”也令人心酸。
showta哥,初次登场形象高大儒雅,点着雪茄摇着红酒,就像是真正的成功人士一样跟迷弟们分享人生感悟“ 做事靠人脉,那都是普通人想象出来的东西,还是要凭本事和你能给对方什么样的利益。不一定是金钱,快乐也是一种利益。 ”当阿耀和欢颂遇到困难来找时,才发现他留的地址原来是广州塔的地址,原来showta哥真的是修塔哥。 showta哥惊讶于他们怎么会找来,惊讶于他们会相信场面上的话,也再给他们上了一课“ 这世界哪有那么多交情?违章了就去处理,违法了就去坐牢,过日子就给花钱,看风景就给买门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总想着靠交情。 ” ,还有“广州禁摩”。
还有梓良叔、警官、红尘、动兔、追债男、赛车外援、奶奶、刘大爷……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故事和特点。
总体来看,故事性还不错,当然戏剧也有它刻意造作的地方,但故事整体还是能引人思考,关于各种情感,关于个人发展,关于漂泊和融入。闯荡四海,扬名四海,四海为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债务、理想、生病的亲人、过气的名、虚荣,每个人都有无奈、挣扎和妥协,最后谁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谁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少年时无忧无虑,天高海也阔。青年时,背起行囊外出闯荡,游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每天都有无数的灯亮起,似为你而亮,但没有一盏属于你。
阿耀和欢颂这样的小镇青年,吴仁耀作为小镇中年代表,就像是无数个离乡背井到大城市闯荡的人一样,以何为根能扎在这城市?能融入到这个大城市?心在何处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