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的跫音〗
【二十五史的跫音】
摄影/文:北极九段(柳承哲·朝鲜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留在我心中,荡涤着我们的心音,聆听远古的跫音,愧疚心扉!
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一盏菊花茶,一卷古时风,一夜巴山雨,窗外,有风撩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我身披几千年的风尘,款款而至,却还是寻不到你。憔悴着奢望的灵魂,回首在寂寞的千年。
耳旁吹来远古的风,吹暖了我们年轻灵魂深处蠢蠢欲动的诗意。轻歌一曲,梦里红颜,你在第几世中离泪沾襟?这是来自白云深处人家的袅袅炊烟,吹出了落月乌啼声声碎,一帘幽梦,散落在古老的词章里。
【一】
将过去的岁月,遥想成不可触及凄美的风景。一缕青丝盈绕指尖,为君抚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你清纯秀丽的容颜超越了滚滚红尘里的浮华。江枫渔火,愁了天涯羁旅,琐碎的记忆收藏在令人无法触及的时空。在泛黄的书卷里淡然含着花香的诗句。你的秀发却在风的鼓动下,悄悄潜入我的灵魂,绕弄三千情丝不尽。
绝色的音律,让陌上少年几番回望,歌喉婉转,在月色中轻舞霓裳,这是那一季最美的风景呢?在世事轮回中,落落寂寞,来了又去。望断了我的眼眸,却繁华了一个如梦的时光,最终还是消失在尘烟之中凋谢成一朵彼岸花。
不愿离别苦,杨柳岸,灞桥娟水细细,寒山漠烟如织,倦鸟只影飞急。木兰泛轻舟,何处是归程,折尽柳枝找不到伊人的踪迹,无奈长亭换短亭。挽断罗衣亦无法挽留岁月裙袂,枉我一曲离歌,两行热泪。秦楼梦断秦楼月一壶酒,一把剑,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谁薄命红颜,刃上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细腰争舞君沉醉。情不可依,色不可恃,悠悠生死别离,此恨绵绵无期。紫陌阡长,襟袖冷冷,凄清的时光中,我是怎样的走过漫漫长夜,在苍茫的原野,在烟雨的江南,独自妖娆着每一个季节。想你的眉心是否也点了一枚思乡的朱砂,而梦一样的容颜永久的刻在了敦煌壁画。
【二】
斑竹泪,点滴寄相思,黄昏日暮,白沙渡口,一弯黛眉拨动了水韵,一曲琵琶弹落了风尘。弥漫了枫叶荻花人瑟瑟,朦胧了离别的伤感。纸上的墨香,映瘦了所有的诗句,锁住了眉宇间绝代风华。青衣执手,少妇断肠,哀鸣的孤雁在黑夜里迷失了方向,长空泣血,谁识少年离伴?
长忆江南,桂子十里飘香,红袖淡月,记忆中的往昔转眼成絮。流过岁月的河流,我却没有把你遗忘。莲香随风飘进了我的门扉,在潋滟波光中水花凝苞欲放。因为心中有爱,我才不会迷失在另外的故事里,当天际划过苍凉的烟痕,风,吹起了你千年的吟唱,环绕纠缠了眉间的寂寞。那几千年的故事,泪淋淋的摆在我的案上,错过,已不可逆转。
【三】
青藤攀在漆迹斑驳的旧砖墙边,空气里弥漫着不知名的花香。这时候总是多雨季,多忧愁,满目落花和笙箫婉转,精致的蘼丽凄婉千年华章。
我化手为桨展以宣纸为舟,泛波于宋词的烟波浩渺中。
独倚深院,看庭前梧桐叶落潇雨,出门帘卷清泪流。在这恍如静止的时光隧道里,你柔美的身影倦在梦的影子中,令人悠然而思,渐渐虚无绵长。幽远的记忆中总会有你的容颜,你曾经的笑靥,与碎笺残墨隐现。落寞的似梨花带雨,静静的守候在我经过的路边。
长夜寂寂,寂寞若香闺,枕衾难眠,独抱浓愁无好梦,夜听悲夜雨敲窗。晚风料峭,夜阑犹剪灯花弄,烛影摇红怎知我孤凄夜寒。每每料得肠断处,无人怜你憔悴损芳容。捡拾起一段烟花岁月,你也入了旧时画轴,满眼相思,欲说还休,云中锦书谁寄?听彻窗外横笛声碎,又催人落下泪千行。
国破。家亡。情归何处?泪眼凝眸,如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次第,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枕着夜的芬芳,回首梨花深院,月明如霜浸楼台。一曲琴音抚出了千回百转,相思恨转添浊酒,慢把瑶琴抚遍。谁负月华冷,独怜花影重。
几多相思,几多闲愁,今宵,所有的往事尽在不言中,你的身影就这样在千年的二十五史的梦里迷漫……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有言“亲贤臣,远小人”,告诫了后主刘禅的治国之道,亦以简洁的话语纯朴的情感阐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亲贤臣,远小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又是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的。它是生命最高的行为态势,又是处世为人的最高准则。在我看来,“亲贤臣,远小人”论述的是一种人,一种以人为实体的传统文化,其本体是传统文化中被称之为君子的人。
【四】
什么是君子?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君子呢?
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以为君子矣。这是儒家文化渐染而出的最为高尚的人格准则,亦是终极的人格理想。
仁者不忧,不是说没有烦恼,而是讲求不以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心态,动摇自己的信念。人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社会性。世事变迁,生活的杂糅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心性。唐伯虎有首诗就很直接的表露了人在环境变化下无奈: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他却依然吟唱: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是一种通达,一种面对万事万物的坦然。亦是道家中“无为主义”最为精深的表达。
智者不惑。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现在的人读书无非为了“宝马雕车香满路”。心如止水,不忧不惑,不是毫无生机,毫无生命力,而是内心的通透与豁达。面对外在的环境,“惑”来自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抉择的不定。困惑,迷惘无非根源于自己的选择,而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迷惑,就在于我们拥有的选择太多。
【五】
中国的民间草根文化将不惑很形象的形容为:半夜不怕鬼敲门。而儒家则称之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可以远惑矣。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拥有一颗包容体谅他人的宽大之心。
勇者不惧,是对生命最深的体味与诠释。面对世事的烦扰,毫无畏惧之心,无论外在的一切如何变化,都泰然处之。中华文化非常推崇人的信念,岿然不动,无所畏惧不是虚伪,而是内心的淡定与真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痴妄,而是一种洞悉生命,超越自己的勇气。
翻看古籍,瞻仰古迹,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问: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古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做到内心的通透与洒脱呢?开创田园山水派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甘于南山下的“苍老”,也不愿为外在的物质而折腰;诗圣杜甫在面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困境,依然期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学家、改革家范仲淹在处江湖之远,绝缘于庙堂之高时,心底想念的不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而依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种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怀。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认定古人迂腐,然而“迂腐”的外衣下包容的是一颗颗冰清玉洁的心,是放眼天下,傲立万物,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许无从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但生命无所谓高贵,无所谓平等,不平来自我们的心间,痛苦来自自我的比较与计较。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与地,修身齐家,守住自己的灵台,耕耘自己的心地。因为,自己的梦可以温暖自己的心。
儒家,法家,道家,几千年来为我们编制了一个个空冥而欲望纠缠的性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不是自我放逐,而是顺应自然的法则,如云似水,因势而导。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每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的,而每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的。用亚圣孟子的话来说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所谓的独善其身,不是指自私自利,而是指在不得志时,修身养性,在平淡中提升自己个人的思想品德,得志时就努力使得整个天下都能顺应自然的发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闭塞自大,五千年从未断绝的文明沉淀的是厚重,更是一种体味生命,熨帖生活的思维。传统并不过时,传统需要传承,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饱含敬畏之心。只有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文化,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中找寻出熨帖生命的坐标,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态势。
人与地,地与天,天与自然,浑然一体,三维交融。传统的思维不是桃花源式的虚空与缥缈,五千年的岁月里,那月下的草庐,淡定的容颜下交织沉淀着多少生活的智慧。远去的历史,离不去的是体悟生命,珍爱生活的剔透之心。
时光在流转,世事在变迁,但不应改变的是我们正视过往,面向未来的拳拳之心。了解过往,体味传统,能在曾经岁月的风霜中找寻出万千生命沉淀的甘露。
三千里河山,八千里云月,在那荆棘的小路上,在那荒草蔓延的小桥边停留着多少思索的神情,回荡着多少启迪人心,涤荡人心的跫音?远了,那些恣意纵情的背影,那些长袖飘飘下的豪情。远了,我们的远祖,但时光的背后镌刻着奕耀其行的华夏文明。
二十五史的岁月,多少苦难,多少太息,远去的跫音里,串联的是我们生生不息的血脉真情。聆听远古的跫音,追问远祖的性情,让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滋育我们最为熨帖质朴的生命。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b6c41420100lj0w
欢迎大家来我博客浏览我的更多博文:http://blog.sina.com.cn/u/1265385794
摄影/文:北极九段(柳承哲·朝鲜族)
![]()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留在我心中,荡涤着我们的心音,聆听远古的跫音,愧疚心扉!
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一盏菊花茶,一卷古时风,一夜巴山雨,窗外,有风撩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我身披几千年的风尘,款款而至,却还是寻不到你。憔悴着奢望的灵魂,回首在寂寞的千年。
耳旁吹来远古的风,吹暖了我们年轻灵魂深处蠢蠢欲动的诗意。轻歌一曲,梦里红颜,你在第几世中离泪沾襟?这是来自白云深处人家的袅袅炊烟,吹出了落月乌啼声声碎,一帘幽梦,散落在古老的词章里。
【一】
将过去的岁月,遥想成不可触及凄美的风景。一缕青丝盈绕指尖,为君抚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你清纯秀丽的容颜超越了滚滚红尘里的浮华。江枫渔火,愁了天涯羁旅,琐碎的记忆收藏在令人无法触及的时空。在泛黄的书卷里淡然含着花香的诗句。你的秀发却在风的鼓动下,悄悄潜入我的灵魂,绕弄三千情丝不尽。
绝色的音律,让陌上少年几番回望,歌喉婉转,在月色中轻舞霓裳,这是那一季最美的风景呢?在世事轮回中,落落寂寞,来了又去。望断了我的眼眸,却繁华了一个如梦的时光,最终还是消失在尘烟之中凋谢成一朵彼岸花。
不愿离别苦,杨柳岸,灞桥娟水细细,寒山漠烟如织,倦鸟只影飞急。木兰泛轻舟,何处是归程,折尽柳枝找不到伊人的踪迹,无奈长亭换短亭。挽断罗衣亦无法挽留岁月裙袂,枉我一曲离歌,两行热泪。秦楼梦断秦楼月一壶酒,一把剑,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谁薄命红颜,刃上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细腰争舞君沉醉。情不可依,色不可恃,悠悠生死别离,此恨绵绵无期。紫陌阡长,襟袖冷冷,凄清的时光中,我是怎样的走过漫漫长夜,在苍茫的原野,在烟雨的江南,独自妖娆着每一个季节。想你的眉心是否也点了一枚思乡的朱砂,而梦一样的容颜永久的刻在了敦煌壁画。
【二】
斑竹泪,点滴寄相思,黄昏日暮,白沙渡口,一弯黛眉拨动了水韵,一曲琵琶弹落了风尘。弥漫了枫叶荻花人瑟瑟,朦胧了离别的伤感。纸上的墨香,映瘦了所有的诗句,锁住了眉宇间绝代风华。青衣执手,少妇断肠,哀鸣的孤雁在黑夜里迷失了方向,长空泣血,谁识少年离伴?
长忆江南,桂子十里飘香,红袖淡月,记忆中的往昔转眼成絮。流过岁月的河流,我却没有把你遗忘。莲香随风飘进了我的门扉,在潋滟波光中水花凝苞欲放。因为心中有爱,我才不会迷失在另外的故事里,当天际划过苍凉的烟痕,风,吹起了你千年的吟唱,环绕纠缠了眉间的寂寞。那几千年的故事,泪淋淋的摆在我的案上,错过,已不可逆转。
【三】
青藤攀在漆迹斑驳的旧砖墙边,空气里弥漫着不知名的花香。这时候总是多雨季,多忧愁,满目落花和笙箫婉转,精致的蘼丽凄婉千年华章。
我化手为桨展以宣纸为舟,泛波于宋词的烟波浩渺中。
独倚深院,看庭前梧桐叶落潇雨,出门帘卷清泪流。在这恍如静止的时光隧道里,你柔美的身影倦在梦的影子中,令人悠然而思,渐渐虚无绵长。幽远的记忆中总会有你的容颜,你曾经的笑靥,与碎笺残墨隐现。落寞的似梨花带雨,静静的守候在我经过的路边。
长夜寂寂,寂寞若香闺,枕衾难眠,独抱浓愁无好梦,夜听悲夜雨敲窗。晚风料峭,夜阑犹剪灯花弄,烛影摇红怎知我孤凄夜寒。每每料得肠断处,无人怜你憔悴损芳容。捡拾起一段烟花岁月,你也入了旧时画轴,满眼相思,欲说还休,云中锦书谁寄?听彻窗外横笛声碎,又催人落下泪千行。
国破。家亡。情归何处?泪眼凝眸,如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次第,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枕着夜的芬芳,回首梨花深院,月明如霜浸楼台。一曲琴音抚出了千回百转,相思恨转添浊酒,慢把瑶琴抚遍。谁负月华冷,独怜花影重。
几多相思,几多闲愁,今宵,所有的往事尽在不言中,你的身影就这样在千年的二十五史的梦里迷漫……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有言“亲贤臣,远小人”,告诫了后主刘禅的治国之道,亦以简洁的话语纯朴的情感阐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亲贤臣,远小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又是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的。它是生命最高的行为态势,又是处世为人的最高准则。在我看来,“亲贤臣,远小人”论述的是一种人,一种以人为实体的传统文化,其本体是传统文化中被称之为君子的人。
【四】
什么是君子?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君子呢?
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以为君子矣。这是儒家文化渐染而出的最为高尚的人格准则,亦是终极的人格理想。
仁者不忧,不是说没有烦恼,而是讲求不以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心态,动摇自己的信念。人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社会性。世事变迁,生活的杂糅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心性。唐伯虎有首诗就很直接的表露了人在环境变化下无奈: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他却依然吟唱: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是一种通达,一种面对万事万物的坦然。亦是道家中“无为主义”最为精深的表达。
智者不惑。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现在的人读书无非为了“宝马雕车香满路”。心如止水,不忧不惑,不是毫无生机,毫无生命力,而是内心的通透与豁达。面对外在的环境,“惑”来自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抉择的不定。困惑,迷惘无非根源于自己的选择,而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迷惑,就在于我们拥有的选择太多。
【五】
中国的民间草根文化将不惑很形象的形容为:半夜不怕鬼敲门。而儒家则称之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可以远惑矣。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拥有一颗包容体谅他人的宽大之心。
勇者不惧,是对生命最深的体味与诠释。面对世事的烦扰,毫无畏惧之心,无论外在的一切如何变化,都泰然处之。中华文化非常推崇人的信念,岿然不动,无所畏惧不是虚伪,而是内心的淡定与真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痴妄,而是一种洞悉生命,超越自己的勇气。
翻看古籍,瞻仰古迹,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问: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古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做到内心的通透与洒脱呢?开创田园山水派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甘于南山下的“苍老”,也不愿为外在的物质而折腰;诗圣杜甫在面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困境,依然期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学家、改革家范仲淹在处江湖之远,绝缘于庙堂之高时,心底想念的不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而依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种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怀。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认定古人迂腐,然而“迂腐”的外衣下包容的是一颗颗冰清玉洁的心,是放眼天下,傲立万物,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许无从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但生命无所谓高贵,无所谓平等,不平来自我们的心间,痛苦来自自我的比较与计较。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与地,修身齐家,守住自己的灵台,耕耘自己的心地。因为,自己的梦可以温暖自己的心。
儒家,法家,道家,几千年来为我们编制了一个个空冥而欲望纠缠的性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不是自我放逐,而是顺应自然的法则,如云似水,因势而导。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每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的,而每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的。用亚圣孟子的话来说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所谓的独善其身,不是指自私自利,而是指在不得志时,修身养性,在平淡中提升自己个人的思想品德,得志时就努力使得整个天下都能顺应自然的发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闭塞自大,五千年从未断绝的文明沉淀的是厚重,更是一种体味生命,熨帖生活的思维。传统并不过时,传统需要传承,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饱含敬畏之心。只有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文化,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中找寻出熨帖生命的坐标,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态势。
人与地,地与天,天与自然,浑然一体,三维交融。传统的思维不是桃花源式的虚空与缥缈,五千年的岁月里,那月下的草庐,淡定的容颜下交织沉淀着多少生活的智慧。远去的历史,离不去的是体悟生命,珍爱生活的剔透之心。
时光在流转,世事在变迁,但不应改变的是我们正视过往,面向未来的拳拳之心。了解过往,体味传统,能在曾经岁月的风霜中找寻出万千生命沉淀的甘露。
三千里河山,八千里云月,在那荆棘的小路上,在那荒草蔓延的小桥边停留着多少思索的神情,回荡着多少启迪人心,涤荡人心的跫音?远了,那些恣意纵情的背影,那些长袖飘飘下的豪情。远了,我们的远祖,但时光的背后镌刻着奕耀其行的华夏文明。
二十五史的岁月,多少苦难,多少太息,远去的跫音里,串联的是我们生生不息的血脉真情。聆听远古的跫音,追问远祖的性情,让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滋育我们最为熨帖质朴的生命。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b6c41420100lj0w
欢迎大家来我博客浏览我的更多博文:http://blog.sina.com.cn/u/126538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