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纯粹的美好的一些胡思乱想
有一次女儿聊起亲子关系,说经过暗中观察她的同学们,发现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像我爱她一样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的。我沉默了一会儿,回她: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我是百分百无私地爱你。我自己有好好思考过,我那些希望你变得更优秀的念头,希望你好好学习的想法,一次次地催促你多读书多练字,这些东西里头,到底是完全出于责任心来培养你,还是混杂了一些作为父母的虚荣心以及卢瑟父母希望子女变得优秀来弥补自身缺憾的私心呢?我想来想去,确实不敢保证完全没有掺杂这类想法。
我女儿脸色都变了,虎着一张脸说“不可能,你怎么会不爱我”。
我说不是不爱,掺杂了私心也可以爱的。女儿婴儿时代是个娇滴滴高需求宝宝,我妈就爱说她是“讨债鬼”,说多了我就生气,我说如果真的前世欠了她的债,那她来讨债不是很正常吗?骂骂咧咧还债是还,亲亲爱爱还债也是还,还有母女情份,你又何必鬼啊鬼的放嘴上?也就是说,只要双方配合,哪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都会有爱。而反过来说,我对自己孩子都不能有完全无私的爱,又怎么会去无私地爱别人?
那么不纯粹的爱还是不是爱呢?别人不知道,反正我女儿最后还是认可了,她shock之后觉得“毕竟我妈比别的很多妈都更爱自己的孩子”。这种想法大概算是不患寡而患比较,相较之下赢了她周围很多人了,她就满足了,似乎有点没追求还有点猥琐,但是我还是觉得她不失为一个好孩子。
那么纯粹的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呢?我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认为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短暂的,情深不寿嘛。佛教认为,我们身在的这个娑婆世界,本身是不完美不圆满的,娑婆世界中也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为啥我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会喜欢佛教呢,就是人家说话好听呀,我乐意听。
写到这里其实也不知道再写什么,又有点觉得写这么长都没能表达我想说的。那也说说红楼吧,这部集不完美之大成的巨著。
宝钗,很多人都不喜欢她,我也是。但是不喜欢不等于不尊重,我理解她要为了家族及自己个人前程所作的努力,并对此表示钦佩。她自进贾府开始,就事事周到,讨好长辈,市恩拉拢姐妹,给自己立人设,含蓄地向大众展示自己的长处。其实她的内心是冷酷的,对贾府根本没有感情,完全是利用,我记得她抽得的花签是牡丹,签语“任是无情也动人”。我不是太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就我而言,无情是没法打动我的,宝钗在全文中唯一打动我的,是宝玉挨了顿胖揍躺着说胡话“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要说是木石姻缘!”,宝钗本来在旁边绣花看护他,听到宝玉说了这么一句,不禁怔了半晌。四周无人,除了昏睡说胡话的宝玉只有她自己,她用不着装样子给别人看,那么这半晌的的怔愣,就是宝钗的本心,是她的爱情被击碎后的伤心。哪怕过后她把自己的这点情也抛弃了,也难以抹去这一怔时的真心。
再说黛玉,确实她比宝钗要纯粹得多得多,毕竟她除了对宝玉纯粹的感情外也没啥值得她计较的东西了,家里人死绝了,家财也被贾府早早收了,想奋斗也没个目标。可是即使这么纯粹的黛玉,她对宝玉的感情里,难道就真没一点点对自己下半生依托的算计吗?我是不大信的。就算是黛玉的爱情是纯粹的吧,也很快随着她的肉身一起消失了,实在难说完美。
所以只要你还存在于这个娑婆世界中,就找不到所谓“纯粹的美好”,但是如果真有一天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又会发现你已不再需要纯粹的美好来填补自己的空虚。 而我作为现世中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还是愿意对这个世界保有善意,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有美好存在。正因世界纷乱,才更显纷乱中那些美好即使不纯粹都如此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