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查看话题 >对“自由职业”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自从8月离职后,就开启了自己“自由职业”的过程——没有急于找工作,就想看看自己要是不上班能干点啥。
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
直到最近经朋友介绍接了个项目,需要参与某品牌至少一个月的宣传推进,为马上要到来的双十一预热(期间当然是有忙有闲)。
不得不说,时隔多年,这次的接活儿经历让我重返几年前在传媒公司时的恐惧——随叫随到、时间无法自由安排的焦虑;因为客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且总觉得“感觉不对”而不得不一次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来的烦躁…
但也对自己有了深刻的认识:私下再怎么吐槽,一声召唤也会马上all in 的敬业;改了五六七八稿还会在电话会议里慢条斯理且仔细问询的专业态度(一起共事的哥们儿和一边旁听的我老公都反映根本看不出我几近崩溃的真实情绪😅
让我充分认识到:我怎么这么牛!我可真是太优秀了!再小的工作也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简直靠谱到飞起~我这样的人,给谁干活儿谁不得偷着乐~😌
嗯,但靠谱是有代价的。
最近这几天,最忙的时候早4(为了提前做功课,好不耽误上8点的瑜伽课)晚8,除了上瑜伽课和午休的时间外,中间几乎满满当当,连静下心吃口饭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
即便如此,好不容易完成了工作也依然不得闲,要等客户不知道啥时候才会回的微信反馈信息和“好像这次还是感觉不太对”的提出方向、但事后又把自己之前的方向全部推翻式的修改意见…以至于每天收工后已身心俱疲,即使没工作也没心情和精力看书、看电影,只想做些不用动脑子的事——刷手机,或直接闷头大睡。
我之前总是看不上我老公没事就捧着手机看抖音呵呵傻乐,觉得他看的都是些没营养的东西,现在我深刻体会到了,就像吃薯片、嗑瓜子一样,人在高压疲惫、想要放松的时候,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垃圾食品,就是简单的“不用再动脑子”…而时间也就是如此这般被不断浪费掉的。
这不是放松,而是对时间毫无营养的消耗,是工作对我们的附加伤害,是即使在非工作时间也无法或不想再集中的精力与疲惫和麻木…
最近的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一个现实——“自由职业”并没有比全职上班幸福到哪去,除非你纯自由,不工作。
无论上不上班,无论是否全职,高强度的工作都是一种消耗——它消耗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你的精神,让你即使收工也会持续焦虑、被疲惫所笼罩——工作这个事,和自不自由职业没关系,只要持续高强度,自由职业就会比全职工作更艰难。
毕竟,如果全职上班的话,至少有忙有闲,没项目的时候,即使纯待着,你也是能拿到工资的,你的老板与客户多少会考虑到目前正处于假期,不太好意思随时使唤你(是的,我国庆这几天就没闲着)
且不说,你的公司会因敬畏《劳动法》而按你的收入标准为你正常缴纳五险一金,会和你签合同,正规正常经营的公司几乎不会有拖欠工资甚至赖账的情况出现——即使出现了,你也可以拿着劳动合同去走仲裁,也有同事一起互相抱团取暖、出谋划策…
基于以上种种,我个人觉得,如果继续自由职业,我首先要想清楚的就是:自己需要挣多少钱?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时间以及精力对于自己来说又值多少钱?
是的,了解了大概行情和工作量后,先不去想“别人愿意付你多少?”,而是“你自己觉得自己为这份工作所付诸的时间、精力值多少?”
面对艰苦且不感兴趣的工作,一定要再预留出一定“见钱眼开”的空间,作为“想撂挑子不干、但想到钱还是可以再坚持一下”的心理安慰。
如果报价对方接受不了,那不接也罢——反正你失去的也只是一个你兴趣不大且可能会令你感到痛苦、崩溃、焦虑、烦躁的机会而已。
当然,以上一切一切的基础是:
你确实有一些能力,值得别人愿意高价请你;
也确实有一定积蓄,不必频频被迫为五斗米折腰。
另外,就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自己的优劣势是怎样的?你在休息抑或是自由职业期间,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主要是休养、学习,那就不要急于接活儿,且什么活儿都接。
有些工作报酬初一听确实吸引人,但摊到时薪上算,你会发现少得可怜,自己充当的根本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且从中一无所获,全然是对自己纯粹的消耗,甚至会因此长时间浸染于负面情绪之中——如果不是特别缺钱,这种钱不挣也罢。
如果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挣钱,且没有成熟的环境与资源,干的还是之前上班时的活儿,只是从全职变成了打零工,且业余时间也没什么特别有意义的安排。
个人建议你,与其“自由职业”,不如还是正经找个工作,去上班。
不得不说,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多数人来说,上班还是一种最稳妥安全的收入方式。
如果你觉得上班很难,自由职业可能会令你感到难上加难。
毕竟,一旦“自由”下来,你自己就是一个公司,你要对自己自负盈亏,你既要是“销售”、给自己拉来工作机会,也要是“策划”和“执行”,最后,还要做好自己的“财务”和“客服”,搞不好,还要“法务”上身,想办法去维权、催债……
言而总之就是:千万别相信啥“自由职业就是放飞自我”、“有钱有闲”的神话,“自由职业”是比“上班”难度系数更高且更无保障的一种选择。
否则,再遇到那些自称潇洒且自由的自由职业者,你可以礼貌性地问一句:所以你自由的这段时间,挣了多少钱?
不要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没充足的准备与物质基础,还是得先老老实实上班~
今天小熊不吃糖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谁能卖保险?谁能卖好保险?? (8人喜欢)
- 独生子女,如何尽孝? (33人喜欢)
- 女性越早知道越好的【存钱信息差】:有100万闲钱,该咋存? (5人喜欢)
- 我的养老规划:40岁后,怎么存钱? (15人喜欢)
- 每个i人身后,都藏着一个被自己掐灭的光环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
好有同感,就好像“讨好型人格”一样,我感觉也有人就是“讨好型职场人格”。。。 就是无论对方付多少钱,多小的工作,一旦接下工作就高度投入负责到底。这样的人无疑是最好的员工,但是对自己的消耗也很大。
好真实..还在大学里,做了半年的编剧,在学习的同时感觉自己有在被消耗,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休息什么时候又要开始工作。安排不好大学的事情和工作,焦虑让我失眠。但真的又想之后从事影视相关,也须为五斗米折腰,啊啊啊啊啊要裂开了
我觉得个人交互太多且不具备固定标准的工作就会消耗更多。我很怕这种,太疲惫了,还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情绪。
自由职业看起来当然是美好的,最初阶段可能是所谓的时间自由,其实是根本做不到的。比如现在的长假,正常上班族可以心安理得休假,自由职业者就不一定了;第二阶段是相对的财务自由,但是这肯定是做出了比上班族大得多的代价才有可能获得;最高阶段是心灵自由,就是有资格说No,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一般自由职业者,都在第一个阶段挣扎,能到第二阶段的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说最后那个阶段了,当然能到那个地步的,是不是自由职业已经没有区别了。
我见过最自由的职业是学校旁边的餐饮店,老板经常挂个牌子就去休息旅游不开张,而且味道好,客人多,赚的钱够他随心所欲。 后来他干脆租出去,一年开半年的店,出去玩半年,玩的期间店租给另一个烧烤店老板,还能赚租金…
我是做设计工作的,这个岗位的评价标准比较主观。有时不辞辛苦做出的图被甲方说丑,然后推翻重来。一张图改N稿,原因是他们并不明晰自己的诉求,而且"领导刚刚提出…"。做的工作是私活,只有第一个月按时付款,后面的一直拖欠近一个月才付。只能尽量少放情绪在里面,想想自己毕竟是因为喜欢才做图,因为想补贴自己才接的工作。
你对工作的看法很多地方和我的感受是一致的。比如之前那篇文章提到的不想上班是因为看别人卷都心累,即使不加班也觉得时间被荒废。 这篇文章提到的工作就是时刻待命,很心累。我也有同样体验。我觉得上下班时间分离对可以降低心累。如果自由职业无法克服责任心导致的心累,一直惦记着,那确实不如上班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