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动症(ADHD)孩子,父母培养这个能力很重要
面对ADHD的孩子,父母如果拥有共情能力,让孩子获得被理解的情感体验,达成自我理解,增加自信,形成坚实、稳定的自体感,将缓解孩子的焦虑、恐惧,从而减轻症状。

1►ADHD病因与环境因素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是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关键发育时间点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引发的一种精神障碍。*
在环境因素中,美国、丹麦、瑞典等国通过上百万人口的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ADHD的患病率与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的不利因素呈正相关。这些不利因素有长期遭受精神或躯体虐待、遭遇性侵、父母关系不和、不良的教养方式、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童年重大分离、父母滥用毒品、父母犯罪等。
这样的环境对孩子而言是缺乏关注、理解、回应、支持、甚至创伤性的,会引发精神上强烈的焦虑、恐惧等感受,难以承受时,便会启动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防御):将精神上的痛苦替换成身体上的不适、躁动,以此回避痛苦、拒绝思考。

2►共情促进孩子心理发展
ADHD产生的家庭环境因素,简单讲,就是孩子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料,被忽略、漠视,在治愈过程中,父母若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理解背后的情绪和意图,加以适当的回应,这将是治愈的关键。这一过程,就是共情的过程。
共情是最早由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共情也有着不同的涵义。这里的共情,是指“能够超越自己的边界,理解另外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能力”。
三种主要的共情方式:
首先,能够关注、理解、并回应孩子的内在需要。比如照料者对孩子饿了,尿了,或无聊发出的呼唤,有不同的应对。
【孩子体验到被理解的感觉,这种被理解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并获得鼓励,自信心增强】
其次,要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很不开心”,“你很生气“,”你很伤心”等。
【感受被反馈,孩子学习到如何识别自己的感受,并更好的言语化】
最后,当孩子因没有回应,情绪恶化时,家长的陪伴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平衡。比如孩子哭闹时,(在允许的空间)安静地陪伴在身边。
【感受被接纳,这将引导孩子可以容忍自己的痛苦感受】
婴儿早期的心理非常脆弱,照料者的共情是至关重要、生死攸关的。父母的情感缺失、无回应、甚至虐待,对孩子的人格有巨大的负面影响。适当的共情使孩子获得抚慰,识别容忍自己的痛苦感受,并逐渐学会使用语言而非身体表达需求、情绪。
同样,对于注意力差,或好动的普通孩子,如果父母将共情能力运用在孩子身上,也会促进孩子问题的改善。因为共情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被理解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自我理解,增加自信,形成坚实、稳定的自体感。
作者:刘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会员,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擅长家庭困扰、情绪压力、自我成长。WeChat:zixunshi2020)
声明:文章仅作科普分享,图片如有侵权可私信作者删除。
参考:*《世界ADHD聪明的国际共识声明:208条循证结论》(2021)
© 本文版权归 豆友186701253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