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景区更应主动出击创新而为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人员流动受阻的严峻形势,文化和旅游工作被当成了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各个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而“争妍斗艳”的同时,一些老牌景区却略显“佛系”。
作为老牌景区本应在旅游市场回暖复苏的大背景下展现应有的担当作为,但客流量不够却成为问题,甚至需要深刻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这样的表现着实让人“老火”。老牌景区底蕴丰厚、积淀丰富,有着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竞争中也有很多牌可以打。但如果不能把“老”的优势发挥出来,主动出击、创新而为,而是倚老卖老,守着老摊子、用着老招子,势必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人老珠黄”。一时不被游客待见不可怕,怕就怕心态一直“老”下去,那就很可能彻底出局。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满足群众文旅消费需求的可选项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老牌景区“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可谓一针见血。“游客为什么不来”不应从游客身上找原因,归根结底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是供需不对等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老牌也要勤拂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牌子常亮常新。另一方面,还得老瓶装新酒,通过旅游与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持续释放客流吸引力。
当然,老牌景区心态不能“老”,并非仅仅只是搞搞宣传、推推新品那么简单,还要有运营方式的与时俱进,以及理念的不断升级。在努力实现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拓展、景观打造向场景营造升级、产品竞争向IP竞争延伸的同时,尤需以需求侧为落脚点,持续推进景区产品业态、服务体系、经营管理、发展格局全面升级,保持供给侧改革始终在线。惟其如此,方能让老牌景区越老越香、越老越有活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