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为什么读写能力是必备的底层能力?
01 因为读写是最佳的学习途径
现在这个社会需Π型人才,什么是Π型?
最左边的一竖代表什么?
以前代表的是专业能力,现在则代表我们需要一手绝活,也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本
最上面的一横代表什么?
以前说的是综合能力,而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是一个商业闭环,也就是完成一整套流程的能力。
最右边的一勾代表什么?
代表我们的内驱力,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做?
以前可能只需要有钱就行,但是现在自我意识觉醒,很多人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个内驱力也就是我们每天做的动力以及想要实现的价值。
而这三种能力,都与读写能力密切相关,一手绝活需要有专业学习做支撑,商业闭环更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与综合实践,而内驱力更不必说,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发现自我价值,读写都是与自我对话的最佳途径。
而我现在只是找到了Π中的一个勾勾,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而靠着这内在动机,我正在修炼自己的一手绝活,同时通过读写来打造自己的商业闭环。
这一切看似复杂,却也极其简单,因为当方向清晰,需要的只是一步步的前进。
02 因为读写是最好的投资
假设月收入10000元,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时薪58.5
读一本书需要5小时,平均投资是337.4
假设有10%的提效,5天可以收回成本,好书甚至3天可以收回成本
假设未来一年有10%的内容能够复用,那么年回报率为35.6倍
所以说读写同时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好的理财手段
读书收益=阅读速度×提效率×复用频次
阅读速度跟两个因素相关:眼速和心理词典
眼速的提高是有一个最高值的,所以提升的空间是有上限的
而心理词典是随着我们对一个领域的了解程度来加深的,这方面只要我们多接触,这方面的理解肯定会得到加强。
提效率是跟我们最密切的,跟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相关
每个人的成长阶段不同,所以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的提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找到对我们自己提效率最高的书籍
而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书籍是最有推背感,且能够正向强化我们的读书需求
最后一个则是复用频次,在前面两者恒定的情况下,我们想要得到最高效益,则是要找到复用频次最高的那类书籍
那么什么样的书籍复用频次最高呢?
自然是讲底层逻辑的书籍,是经典书籍
这些书籍的存在周期可以达到100-300年
越是经典的书籍,共通感就越强
我们的复用频次就有可能我们的复用频次就有可能越高,从而我们的读书收益才会得到正向的增长。
我之前的阅读则更多的追求速度,总是向往那种一年50本.100本的状态,似乎读得越多,收获越多,而说到读,其实我一年的阅读量并不少。
去年我统计了一下,就读了84本书,但是大多是属于消费型的阅读,而且读的类型大多庞杂,所以一年下来,我除了满足了自己读书的虚荣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对于学习的焦虑,其余的,我什么都没有得到。
而我今天第一次了解到读书的收益是这么计算的,以后我应该会好好分析一下我读的每本书,争取让读书的效益真正开始发生。
03 读写是最好的职业规划
首先,为什么是读、写?而不是单一的阅读或者写作
因为两者相互依存。单纯的阅读不输出,无法让我们的阅读发挥最大的价值
而如果只写作,不阅读,则会才思枯竭,因为要有所输入才会有所感悟
其次,为什么说读写是最好的职业规划?
因为内容会带来信任和流量
因为好的输出能够帮我们放大自身价值
因为相比于在手电效应的时代,需要我们去到处去寻找机会的时代
现在则是一个被灯塔效应充斥着的时代,你的光会吸引更多好的机会过来找你
是金子总会发光,而读写就是帮你把你的金子发光的最好办法
就像那句话说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品牌效应太浓厚了,当你有了知名度,你什么都会有。
说是最坏的时代,是因为当大家都在开始终身学习,持续精进,如果你还沉溺在过去的时代过去的观念里,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那么终将会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而且没有还手之力。
04 读写是找到你的灵魂应许之地
古典老师说,读书就像旅行,而一本书就像一个小镇
而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就是去造访小镇的过程
遇到喜欢的就多待待,这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精读过程
遇到不喜欢的就可以在喝杯咖啡后悠闲的离开,这可以理解成我们的速读
我们在读书中探索世界,也在写卡中发现自己与世界的深度链接
我们在读书中学到方法,也在写卡中找到实践的最佳行动方案
我们在读书中了解自己,也在写卡中与自己和解,享受自由的风
也希望大家都在读、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让自由的风在心中肆意的吹一会儿。
字数1854/9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