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二)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目标是诠释内容与讯息。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找出共同的单字或词义(对字和词义的理解相同,),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单字与词义
沟通是一个人努力使用文字的技巧,想要跟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等,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沟通需要采取两个步骤:
- 处理语言理解不一的问题(善用语言)
- 超越语言本身,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内涵。
文法与逻辑是艺术,它们和语言有关;语言与思想有关,而思想又与语言有关。
找出关键字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一是作者开诚布公的强调的某些特定的字,二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
找出字义,利用上下文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
句子与主旨
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它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主旨声明的知识或者观点,常用叙述句。
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是作者用来解释为什么他现在有这样的观点,或为什么他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沟通的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找出主旨
找出论述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起组成的论述。
论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首先,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
其次,要却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之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一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再次,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每个论述都要有开端。基本上有两种开始的方法或地方:一种是作者与读者都同意的假设,一种是不论作者或者读者都无法否认的自明之理。
找出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总结
-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从组重要的句子中住处作者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加购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 第十章公正的评断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最后一个阶段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
主动阅读了解了本书在说什么还不够,还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受教是一种美德,能学习是能极为主动的美德。最能学习的读者也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一个人需要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
修辞的作用
站在作者或者叙述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文法和逻辑),站在倾听者的角度应当有回应,且要注意对方背后的意图,同时还有有自己的主见。
暂缓评论
规格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避免争抢好辩,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候,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者争论。
化解争议
在争论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
知识是可以沟通传达的,争议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解决。
如果知识是争议的焦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争议都是表面的,借由达成共识或心智的交流就可以消除,亦或借由长期的过程以事实和理性来化解。
有理性的争议方法就要有长久的耐心,通过相关证据的公开,借由理性来达成一种理解,进而解决原始的争议议题。
规则十,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摘要说明本章内容: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 第11章赞同或者反对作者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的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
偏见与公正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许在当场引发的脾气。你的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了,当你的情绪很强烈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汤出来一场好的辩论,不会为假设争吵的。
第三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满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评论书的方法
一你的知识不足,二你的知识有错误,三你不符合逻辑,你的推理无法令人信服,四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知识不足就是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
不合逻辑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上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义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诠释作者的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在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它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除非你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负责不要轻易批评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证明作者知识有错误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 第一,相关经验
- 第二,其他的书
- 第三,导论与摘要
- 第四,工具书
相关经验的角色
两种形态的相关经验,一般经验使用所有人,特殊经验需要主动寻找,在实验室进行。
其他的书 可以当做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基本常识与规则: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要特别聪明,要尽量少用。
第一,如果你已经读过一本书,这些真要能唤醒你的记忆
第二,在主题阅读时,正么的用处很大,你可以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议题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如何运用工具书?
字典与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