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幕红尘》论慕容久
慕容久这个角色是最难分析的;他出场次数很多,而多数时候他的作用只是纯粹地起承转合,加之他一贯表现得平平无奇,就很容易忽视细节,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这是一个衬托叶子农的庸人。然而事情真是这样的吗?

男主角去世后,戴梦岩万念俱灰,梁士乔看出了她有不好的念头,但碍于经纪人的身份不便明说,于是找老九商量求他出面劝说。老九一反往日豪爽性格,推脱事关重大,思忖良久后,他提出了找张志诚来解决。又通过方迪这条线去从中联络,并从方迪发表的见解中凝练了说辞。在戴梦岩上船前,一番交心的谈话触动了戴梦岩,让她彻底放下心中的芥蒂。
如果没有张志诚以官方身份慰问关怀作为铺垫,老九的一番劝说分量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即使句句在理也不足以打消戴的心病。整个过程,老九显得异常冷静,对事态有着清晰的认知与判断。他清楚地知道找专业的人处理专业的事,懂得在适合的时机站出来,于各方关系的处理上都显得十分妥帖,思考缜密,逻辑清晰。

如果这个细节不足以证明老九的不凡,那么就把故事往回推:叶子农回国接受问询,部长事件造成的余波依然没有平息,在柏林的日子岌岌可危。戴梦岩一片痴心为叶子农申请巴黎居留,叶子农万般无奈委托老九回北京向张志诚求援。
老九应朋友之托赶赴北京,并没有直接莽撞地去找张主任,一来他美国人的身份敏感,二来他和张主任无任何私交。他就编了一个家里有事儿的理由去找方迪帮忙。而且在叙述的时候也把自己编理由要急着赶回去的事和方迪说了,方迪没有拒绝,一口答应。老九为何又要绕一个弯,自己不趟这趟浑水,让方迪冲锋陷阵?
以老九几十年迎来送往的商场经验和人情世故,他会看不出方迪对叶子农的那点儿女私情?所以老九在向方迪陈述事情厉害关系后向她点明:这是叶子农托自己帮的忙,可自己身份尴尬,不适合卷入这个敏感的漩涡,所以自己编个理由退出,把这个天大的人情推给方迪。
老九显然很清楚自己的能量,知道这件事由方迪出马最为稳妥,自己把顺水人情给了方迪,方迪反而会对自己感激,同时又完成了叶子农的朋友嘱托,可谓一石二鸟。这会是一个脑笨的人能想出的解决之道?

再聊一聊老九同方迪在北京合作面馆的事情,都说商人重利,但老九在股权分配上不仅同意了和方迪平分,还主动让出20%给了毫不知情的叶子农。这一点又显出了老九在人情世故上的老道:受人之禄,忠人之事。叶子农无论受不受这一份股权,都会对老九心存感激。当初对待罗家明的一饭之恩,叶子农尚且全力以赴。
老九在生意上有危机,叶也不会坐视不管,况且有聪明伶俐的方迪坐镇中军,乱子就不会出到哪里去?老九棋外一招就拉稳了两大高手来帮自己搭理生意。自己就可以腾出手安心在杠子面的口味开发上。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老九或许在商道上不算高人,但在识人方面绝对不输叶子农。
再往前推到柏林债权人会议,罗家明的遗孀邀请了纽约华商会的许主席作为牵头人,能做到华商会主席的许亚夫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当他提到老九时,很自然尊称他为九哥,从这一点线索也能挖出来老九不单单是一家面馆老板,而是在纽约根基深厚,在华商圈内享有盛誉的,绝非籍籍无名之辈。
纵观全书,老九一贯的谦逊低调。对于叶子农的意见还是方迪的意见都是从善如流。导致自身的光辉被他人所掩盖了,以至于让人误信了他的惯语:嘴拙脑笨。老九其实是大智若愚,他的智慧藏在与人打交道上,与叶子农的大道智慧是不同的。
人活于世,向高高在上的觉者叶子农学习是不太现实的,众生智慧也是力有不逮的。或许向“平庸”的老九学习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