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麻将
我昨天说钓鱼是中国第一运动,果然有麻友表示不同意,为减少分歧,那就户外钓鱼第一,室内搓麻第一吧。
我打麻将的历史比钓鱼还早,有一年过年停电,我们一家人点起蜡烛围着桌子打麻将,我和我妹好像还在读五年级和三年级,实际上我学会麻将的时间更早,具体记不清,但是应该在上学以前就知道规则了。我的父母毫不介意我们学着玩麻将,他们把这个看作一种跟智力相关的游戏,但是这实在是一种天大的误会。
我的老家离汉口不远,天翻地覆的年代,新思想汹涌而来,颇出过一些风流人物,推牌九摇单双搓麻将这些也学得很快,49年以前,大汉口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顺带着乡下吃喝玩乐的风气也很盛,49年以后,人民群众得到了改造,民风为之一变,一心一意都去搞建设,麻将骨牌都拿去炼钢铁了。
直到八十年代,就跟做了一场梦一样,忽然有一天,大家都有空靠着墙根儿晒太阳了,肚子竟然也不饿了,于是就想玩点啥。我爸从外面带回来村里第一幅塑料麻将,那个做工非常粗糙,后盖和字那一面是分开的,中间用石灰还是什么胶水粘到一起,遇到一个杠上开花的,情绪一时控制不住,啪的一下摔成两瓣,一场麻将下来,补鞋的胶水用了半罐子,桌子上一边埋怨别人不该摔牌,一边一个清一色自摸又摔破一张。
九十年代的农村日新月异,村里的麻将更新换代非常快,麻将越买越大,玩法也越来越古怪。最开始我们那里玩法是二五八将,带全套的风,能吃能碰,玩着玩着就开始加了个癞子(有的地方叫金),就是相当于多了一张万能牌,再到后来流行过红中癞子杠,又嫌麻烦,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把风都扔了,也不再局限二五八的将牌,总之就是朝着更简单更粗暴的方向发展,事情发展到2010年代,终于变不动了,一夜之间,麻将桌都换成电动的了,玩法也都全部变成了一种叫卡五星的玩法,就是只保留两门牌加上中发白,乱风乱将,连杠带翻,成牌就胡,牌桌上四个人永远只有三个人在玩,上一把谁赢了谁休息,三个输家接着厮杀,这种玩法简单粗暴,已经完全不再考验牌手的任何技巧,只要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就可以大杀四方,但是牌桌上没有永恒的好运气,无非是今天你输明天他输。
我玩过的各种麻将里面,我最偏爱厦门麻将。这种玩法用上了全副的牌加上八张花牌,它也有一张万能牌,但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厦门麻将是起手十六张牌,不是十三张,它是一局一局的来,每人一百分(他们叫水),只要有一个人输光了自己这一百分,这一局就结束,大家清算筹码,开始下一局,所以你连输多少把也没关系,只要你还有一分,牌局就没有结束,你就还有翻身的可能,厦门麻将也可以吃也可以碰,运气爆棚也可以起手三张万能牌就直接胡牌,很有意思。
我二十年前去厦门,在那里认识了几个朋友,最开始大家都在工厂打螺丝,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大家就凑到一起打麻将,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管谁赢,不管赢多少,当天晚饭赢家请客,二十年来都是如此,每一次都是开开心心搓麻将,麻将搓完了接着开开心心喝酒,这期间有人娶妻生子,有人开公司创业,我和其中一个也离开厦门了,但是我们的微信群还是天天都在聊天,还在厦门的几个也会凑时间偶尔打两把,但是这两年他们也很少玩了,快乐的时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