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的瞬间
查看话题 >奋斗传——千里马韩愈(35)
(178)在州里,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司功参军。考试结束之后,州里会给通过的学生颁发“解状”。州府的考试称为“乡试”或“解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这些在各个地方自学成才或就读于普通民间私塾的考生只有通过“乡试”成为“乡贡”后,才能获取进京参加礼部试的资格。韩愈便属于这一种。
(179)在唐朝,科举制度是通向仕途的“独木桥”,在这种导向下,社会科举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唐朝私立学校也很发达,其主要形式有村学、家学、书院或学者授徒等形式,也常常有儒学大师任教执讲。韩愈在宣城所拜的老师窦牟多半属于这种。
(180)而“生徒”则不同,他们只需要在官办的学校进行学习,等到考试的时候不必参加州县的考试,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而“生徒”也分两种。
(181)第一种是在长安的公立学校学习,并通过学校毕业考试的。唐代长安的公立学校的设置分直系和旁系两大部分。直系的学校由唐朝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监”管理,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算、算学,称为七学。
(182)七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类似于今天大学性质的学校。国子学类似于现在的清华或北大,是最顶级的高等学府。太学和四门学类似于现在的“985”“211”或者“双一流”的重点大学,也还不错。
今日评论话题:让你深有感触的历史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