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时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师大电影专硕|经验贴
个人情况
1.专业课基础:本科帝都某所艺术院校,有一定的影视基础与实践拍摄经验,不算跨专业跨得太厉害。但是具体到初试的两门专业课备考上,基本也是从零开始。(专业一艺术原理本科基本没怎么接触;专业二影视基础需要考察电影史、电影产业现状与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本科不是电影学相关方向,所以电影史基本是从零开始学,而电影产业现状稍微有点基础,但远不足以应对考研,也是在考研期间才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整理、背诵记忆)
2.政治基础:高中学的是理科,算算年头,到考研为止,已经小6年没接触过政治了,也算没啥基础。
3.英语基础:2019年初雅思考试6.5,六级500+,由于一直有坚持背单词和看英语文章,所以英语阅读还算OK。
考研期间个人时间安排
三个月时间备考北师大不算夸张。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但是第一目标院校并不是北师大的电影专硕,后来由于某些意料之外的原因,在10月初才将目标院校换为北师大。从10月初到10月中旬,陆陆续续开始了解院校情况、搜集真题、看了些北师大老师撰写的专业类书籍,等到10月15号正式返校之后才开始正式进入备考状态。时间轴大概如下:
10.01-10.15 每天学习6-8h
a.了解目标院校的历年招生情况,搜集相对应专业的真题。(这一步很重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b.搜集信息,尤其重要的就是看推荐书目。(北师大的出题风格单一,题目也相对比较基础,很多知识点就是书上的。这一步主要就是根据真题圈画重点,琢磨老师的出题思路。)这一时期我看的书有:《艺术理论教程》张同道、《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黄会林。
这两周基本上学得很随意,因为当时也有放弃考研,直接找工作的打算。再加上要毕业了,所以还可能会有毕业作业的事情,所以处于观望态度。
10.16-10.31 每天学习8-10h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所以决定安心备考师大的研究生。从16号开始,就开始每天7:30-11:00的学习,除开午休30m和晚餐30m,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具体时间安排:7:30-9:00 英语二;9:00-3:00 专业一;3:00-8:30 专业二;8:30-11:00 政治。
我的时间安排很简单,都是大块大块的时间设置,不需要番茄todo来记录,也不是任务式,也不需要打卡,就是到点了自动切换下一科。4个科目每天都要学习,具体到每天:前一天学完之后给后一天规定可以完成的任务量;具体到每周/两周:针对每一科会有一个周任务,尽量要完成。
10月中旬到10月底这段时间我将所有的重心放在了专业课上面(事实上这也是我整个备考过程的重心),基本都是在进行归纳整理,结合书籍整理自己的答题模版。都还没有进入背诵的阶段,所以学习得还是比较轻松的,偶尔还会出去看个电影。
这段时期的归纳整理不但包括专业课书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块就是论文、热点的精读、吸收与整理(论文是要能够变成自己的论点在考场上进行输出的)。我基本看完了北师大老师的论文,因为之前研究过真题嘛(真题要反复研究,不但要按照年份分类,还得按照知识点、题型自己进行分类,并且尝试寻找答案出处。)发现老师的论文以及每期的期刊中都有过真题。(后文会推荐必读的期刊、公众号)
11.01-11.30 每天学习10-12h
经过10月的归纳整理以及对真题的研究,重点专业课已经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了,老师论文也都读完一遍了(官网上面都有导师介绍,然后直接在知网搜论文)。可能还没有整理得太完善,但是基本上也已经可以背诵了。背书不建议太早,但是11月一定得开始了,到了12月背上两三遍基本就可以趁热打铁上战场了。
具体到时间安排上也更紧凑了,7:00-11:30左右。当时我和其他两个考研小伙伴有一个早起打卡群,到了11月我开始在群里每天倒计时,基本是每天7:00左右起床。11月份北京的天已经开始冷了,由于学校的图书馆是8:30以后才开门,所以7:00起床之后我都是先去食堂吃早饭,然后去操场背英语作文(用的王江涛的必备20篇),每天大小作文各背一篇,翻来覆去的背。11月往后北京的风越来越大,我清晰的记得好几天我的手都冻破皮了。
专业课的任务更重了,学校图书馆开门时间为8:30-9:30,这段时间我都是用来学习专业课,早晚边角料的时间用来学习公共课。(但其实说起来公共课的学习回报比才是最高的,后面详细讲)。具体时间安排:7:00-8:30 英语二(包含早餐);8:30-3:30 专业一(包含午餐);3:30-9:30 专业二(包含晚餐);9:30-11:30 政治(含洗漱)
时间还是大块的配置,专业一艺术原理就是按照张同道老师的《艺术理论教程》走的,到考试前大概背了5、6遍。专业二由于涉及到不同的知识块,所以时间还需要细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备考的时候除了按照不同的科目划分时间,对于有些考察得非常庞杂的科目,也可以按照知识块来划分时间。
比如专业二影视基础:每天学习6个小时,我是这么分的:中外电影史2h;影视热点积累(包括期刊、公众号、老师论文等)2h;电视及其他部分拓展知识点1-2h。基本应对考研是够了的。
心态:这一时期开始背电影史以及期刊热点文章,基本从早背到晚,由于图书馆比较安静,于是在早期的时候我都是去操场背书(读出来那种),感觉效率会高一点,但是后期也不行了,太太太冷了,几个小时下来,那滋味…很酸爽。后来还是回到图书馆背书,只是偶尔烦躁了会去外面走一走。(找了个人比较少的安静的角落默背,不推荐完全默背,太容易走神了,可以小声读出来,用气息那种,你懂的。不打扰别人就行,推荐Airpods pro耳机,考研后期我买了个,单纯作为耳塞… )
背书很累,有时候到晚上疲惫得不行,感觉大脑要缺氧了,超级超级累(毫不夸张)。心态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崩溃的,即使不小心崩了也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这样。那个时候看一些B站上面的考研励志视频,然后把励志话语写在电影桌面的便条上面,每天鼓励自己。那段时间我也记得和我一起考研的好姐妹好几次打电话都会哭,如果崩溃了一定要自我排解!别硬撑着,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不同,看电视剧、综艺、运动、和家人打电话等等都行。只有一点:千万不要放弃。
12.01-12.15 每天学习12h以上
11月份的时候我以为把书都背完了,12月份进行模拟会轻松一些,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单纯的死记硬背(输入)在你自己去进行写文章(输出)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如果11月份的关键词是背诵的话,那么12月份就一定是背诵+模拟练手。
具体时间安排:6:00-8:30英语二(到了后期公共课得开始重视起来了);8:30-2:00 专业一;2:00-9:30 专业二;9:30-12:00政治(肖八肖四背起来)
专业一11月份背完两遍(基本就是《艺术理论教程》那本书)就开始有意识的给自己规定三小时的练手了(而且时间严格按照考研当天的时间安排:8:30-11:30三小时)。所以后期专业一轻松了一些,也就有意识的缩短了学习时长,将时间分给了专业二。当时最担心的也是专业二影视基础,所考的知识点太庞杂了,电影史我又老是背不熟…具体板块时间分配还是跟11月差不多,但大题也开始有意识的练手了。
还是要再次提醒,专业二的论述题是大头,期刊热点一定要精读!背诵!
12.16-考研 每天学习15h以上
最后10天左右,时间安排完全废了…基本平均睡眠时间在每天3-4个小时,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天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2、3点睡,6点左右起。专业课作用不大了,基本就是全真模拟(自己出题/别人出题/历年真题都行,总之就是练手速,练氛围)。公共课以政治为主,天天抱着肖四背(一定要跟进肖大啊),王江涛的英语作文也开始押题了,也可以背起来,所以政治肖四基本是背了2遍左右吧。
考研前一天我早早就睡了,没想太多,想着考完就完事儿了,所以心理压力不大。后来我想想,良好的心态对于我考研成功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大的吧。但是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考了两天,基本没怎么吃进去饭,第二天上午考完艺术概论(整整写了3个小时)之后,我整个人仿佛飘在云端,头巨晕无比。中午赶忙回去补了个觉,下午专业二才感觉好一点。
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心态稳定,能够最大化的输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电影专硕参考书
721艺术原理:
《艺术理论教程》张同道(第四版)【很重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五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可补充阅读书目:《美的历程》李泽厚/《谈美》朱光潜/《美学散步》宗白华/《艺术学通论》彭峰
904影视基础:
• 电影史部分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
《影视艺术史》周星、王宜文
《经典名片解读教程》田卉群
•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概论教程》 张燕等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故事》罗伯特·麦基/《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择其一都行
《视听语言》邵清风等
• 电视部分
《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黄会林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
• 热点部分
每期的期刊:
电影部分:《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电影文学》《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版》等
电视部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电视》《当代电视》《现代传播》等
热门公众号:电视独家;深焦deepfocus;幕味儿;传媒圈;娱乐资本论;主编温静;看电视;艺恩数据;CINEMA视界等等。
04方向艺术管理补充书目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昭
《中国艺术史论》刘谦功
广播电视专硕参考书
721艺术原理
《艺术理论教程》张同道(第四版)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五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可补充阅读书目:《美的历程》李泽厚/《谈美》朱光潜/《美学散步》宗白华/《艺术学通论》彭峰
904影视基础
• 电影史部分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
《影视艺术史》周星、王宜文
《经典名片解读教程》田卉群
•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概论教程》 张燕等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故事》罗伯特·麦基/《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择其一都行
《视听语言》邵清风等
• 电视部分
《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黄会林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游洁
《经典全案》张同道
《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张智华
• 热点部分
每期的期刊:
电影部分:《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电影文学》《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电视部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电视》《当代电视》等
热门公众号:电视独家;深焦deepfocus;幕味儿;传媒圈;娱乐资本论;主编温静;看电视;艺恩数据;CINEMA视界等等。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补充书目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李四达
公共课备考
在上文的时间分配阐述中,专业课的备考方法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我想再单独讲一下公共课的备考。我的两门公共课花的时间很少,但是分数却超乎预期(政治:72;英语:85),我觉得这和在备考过程中不同阶段科学的备考方法是分不开的。
政治
政治一定要跟紧徐涛老师和肖秀荣大大,这两个就够了,后期我还参考了腿姐的冲刺课程。但是现在回顾起来,肖大和徐涛基本是够的。具体来说:
8-9月份为基础阶段
肖秀荣的一整套书籍我都提前买好了,由于前期在忙别的事情,而且当时备考的是其他的学校,所以政治我也8月份才开始每天1-2个小时的学习。基本是肖大的精讲精练配上徐涛的强化版,这时期的政治学习比较轻松(强烈推荐徐涛的讲课风格!风趣且重点分明)。
看完一遍精讲精练就开始刷1000题了,前前后后刷三遍差不多了。后期到了肖八出来之后再开始关注大题,肖八前几套稍微背一背,重点还是放在肖四上面,肖四一定要全部背熟!所以基本就是前期以选择题为主,后期以大题为主。(后期徐涛有每天带背,我也没跟,肖四完全够用!)背肖四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因为会很痛苦,我那时候都是把肖四都揉碎了一点点理解背诵的。
英语
英语真题是最重要的,英语一和英语二从2010年开始分卷,加起来也有20来套了,如果把文章中每一个单词都弄懂、记住(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码70分以上没有问题。当然,英语这个很考察基础,可能有些人没怎么准备上考场也能有个不错的分数,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才行。作文跟紧王江涛,自己多写多练(有道词典app可以拍照免费批改作文)。
人们常说考研是一个人的征途,但如果你感到孤单,师哥师姐希望能陪伴你走过这一程。师哥师姐的团队由北大、北师大、北电等院校的研究生组成,针对每个考生不同的情况,定制学习计划,让我们一硕为定!
具体考研信息可咨询:Mllcch。也可关注公众号伴行考研。对于大家最头疼的热点问题,后期每周都会有定期的总结分享,也会有热点的免费公开课,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