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爱影人•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ard
性别: 男
星座: 射手座
生卒日期: 1930年12月3日 至 2022年9月13日
出生地: 法国,巴黎
职业: 导演 / 编剧 / 剪辑 / 演员 / 制片人
代表作品:《筋疲力竭》《狂人皮埃罗》《轻蔑》《阿尔法城》《芳名卡门》《影像之书》
主要成就: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
法国凯撒奖终身成就奖
中文名: 尚卢‧高达
IMDB编号: nm0000419

1930年12月3日让-吕克·戈达尔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双亲拥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父亲保罗·戈达尔是瑞士的一位知名医生,母亲奥黛尔·莫诺德是瑞士银行家的孙女。让-吕克·戈达尔幼年居住在瑞士,曾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作为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戈达尔喜欢足球、滑雪、篮球和网球。18岁时他回到法国巴黎念高中,后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在那里他获得了人类学、艺术史以及音乐史硕士学位。他在回到巴黎后开始接触电影,并表现出对电影的狂热兴趣。在那里他参加在巴黎市内拉丁区的电影放映会,在电影会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里维特和侯麦(法国新浪潮五虎将--戈达尔、特吕费、夏布洛尔、里维特和侯麦。),并在1950年一起创办了电影杂志《电影公报》。该刊物一共出版了五期。同年,戈达尔开始用笔名Hans Lucas发表影评。同年他还参演了影片《玻璃城堡》以及里维特指导的《四对舞》(Le quadrille)。

1951年,让-吕克·戈达尔开始为安德烈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写稿,发表了第一篇回顾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后来成为他20世纪50年代批判性作品的基础,包括1956年那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蒙太奇,我的美丽忧虑》,他以鲜明独特的思想、犀利的文字积极推动法国电影的改革。1952年10月,戈达尔暂停了影评活动,回到瑞士。在瑞士大百水坝工作,他用赚来的钱买了生平第一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一部20分钟短片《混凝土工程》 。之后在瑞士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在洛桑的一家精神病院住了一段时间。1955年,让-吕克·戈达尔在瑞士日内瓦拍摄了短片《一个风骚女人》 。于1956年回到巴黎,在20世纪福斯公司做了两年的公关,为好莱坞在法国发行的影片撰写新闻材料。1957年,拍摄短片《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
1959年,戈达尔从一个肥皂广告上发现了丹麦女孩安娜·卡里娜,邀请她在爱情片《筋疲力尽》中出演一个小角色,但因为片中会有一段裸戏而被安娜·卡里娜拒绝了,三个月后,戈达尔再次找到安娜·卡里娜,这一次,是因为政治战争片《小兵》,这是他们第一次合作,随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同年参演了特吕费导演的电影《四百击》。
1960年,戈达尔执导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本片和特吕弗的《四百击》同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身无分文的街头混混米歇尔从马赛偷了一辆小汽车,驶往巴黎的路上,他因超速行驶被警察逮住,为了脱身,他开枪打死一名警察,来到巴黎后,他躲进当记者的女友帕特丽夏的住处,除了要躲避警方的通缉之外,他还要想方设法讨回一笔卖车赚来的钱。帕特丽夏去报社时,遇到警长,对方要她一有米歇尔的消息就打电话相告。对米歇尔,帕特丽夏心态复杂,一面深深为他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劲儿着迷,一面却嫌弃他太吊儿郎当。)该片成本极低,只拍摄了4周:没有剧本,戈达尔连夜准备对白,并在排练中进行修改 ;不租用摄影棚,甚至不采用人工光源,用藏在手推车中的摄影机拍摄完成了影片。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一公映就就遭到了舆论各界的猛烈抨击,同时也成为了法国新浪潮运动中最杰出的电影之一,并开始了他自己最激动人心、最艺术的职业生涯。(法国新浪潮运动 是 1950 和 60 年代的电影运动,也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运动之一。它催生了一种新的电影,这种电影对主流电影制作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革命性。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首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世界电影史上第三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后来,“新浪潮电影”一词被广泛地用来指称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锐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片。)当时,为《电影手册》撰稿的法国评论家认为,电影已经失去了它们的意义。捕捉真实人类情感的能力和“缺乏诚意。”他们觉得这些电影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格格不入。有不少著名的法国电影导演参与了这场运动,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克劳德·夏布洛尔、埃里克·侯麦、雅克·里维特、路易斯·马勒、阿兰·雷奈、阿格尼丝·瓦尔达和雅克·德米。几十年来,主流电影制作,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为如何制作电影设定了标准和“规则”。法国电影制作人了解这些规则,但他们的电影拒绝了电影传统的拍摄和制作模式。为电影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包括:不强调的情节和对话,通常是即兴创作的;跳切而不是连续性编辑;外景拍摄;手持相机;长镜头;现场录音,通常不调整灯光。新浪潮对电影制作和电影制作人的影响不容小觑。整代电影人都受到这些电影的影响,包括后来好莱坞的知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马丁·斯科塞斯。)

1961年,执导爱情喜剧片《女人就是女人》,该片讲述的是舞女安吉拉和男友埃米尔,以及另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获得第1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同年,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两正式结为夫妻,并于1964年 离婚,不过之后二人仍保持在电影上合作的关系。

1962年,执导由安娜·卡里娜、萨迪·里伯特合作主演的剧情片《随心所欲》(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娜娜如何从一名普通售货员走上卖淫道路的悲情一生。娜娜厌倦了售货员的生活,想要成为一名演员,可命运却让她陷入了出卖肉体的色情深渊。她越是深入生命的深刻意义,越是怀疑生活的本来面目。命运辗转,就在她终于遇见她的爱人 时,命运又再一次跟她开了场玩笑,死在了皮条客的枪下。)戈达尔凭借该片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

1963年,戈达尔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小兵》上映,该片故事涉及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导致此片在法国禁映三年 。其实这部影片才是戈达尔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处女作,此片的拍摄要早于《筋疲力尽》。同年,执导由杰克·帕兰斯、米歇尔·皮寇利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轻蔑》,该片是让-吕克·戈达尔个人第一部有好莱坞参与投资的影片 。
1964年,拍摄犯罪片《法外之徒》,该片是对美式流行文化以及好莱圬警匪通俗剧的讽刺与批评 。同年,执导由维罗妮卡·杜瓦尔、伯纳德·诺埃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已婚妇人》,该片获得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
1965年,执导由让-保罗·贝尔蒙多等主演的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费迪南德经受着一段糟糕的婚姻,又不幸被公司开除。他在一个无趣的聚会上遇见前女友玛丽安娜,重燃旧情。厌烦一切的他决定抛妻弃子同她一起逃离。他跟着玛丽安娜去了她的公寓 ,发现一具尸体,接着很快发现她正在被黑帮追杀。在相处期间,玛丽安娜给费迪南德取了个昵称:皮埃罗。他们开车奔向南方,一路上疯狂抢杀。当他们到了法国,两人关系开始紧张。皮埃罗不再读书、思考、写日记,玛丽安娜也厌倦了这种生活,坚持要回城里。他们在一个夜店里遇到黑帮,混乱中两人失散了。皮埃罗疯狂寻找玛丽安娜,两人最终重聚。玛丽安娜利用皮埃罗得到一箱钱,之后逃走去找自己真正的男友——之前她多次提到的哥哥。皮埃罗开枪打死玛丽安娜和她的男友,将自己的脸涂成蓝色,身上绑上炸药。最后一秒,他后悔了,试图摁灭导火索,但是结局却让他失望了。),该片拍摄时没有剧本,标志着让-吕克·戈达尔事业的转折点,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同年,执导以“沉默,逻辑,安全,谨慎”为生活背景的科幻片《阿尔法城》。

1966年,拍摄由碧姬·芭铎、让-皮埃尔·利奥德参加演出的剧情片《男性女性》,该片讲述了巴黎有一群不羁青年如何投身革命的故事,捕捉到了法国的青年一代的心态,受到影评界赞赏。此片在第16届柏林影展获得最适合青年观众电影的荣誉,并获得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同年,拍摄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悬疑犯罪片《美国制造》,该片讲述记者保拉为了追查杀害男友里沙尔的真正凶手过程中的惊险之旅 。这是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在离婚前最后一次合作拍摄影片,片中再次模仿或颠覆匪帮电影的桥段。
戈达尔在1967年全面透过电影表达对资产阶级的不满、反越战和反对当权者。执导由玛丽那·维拉迪主演的剧情片《我略知她一二 》,讲述一个巴黎女性如何活在消费主义当道的社会。同年,执导由让-皮埃尔·利奥德主演的剧情片《中国姑娘》,该片讲述了维络尼卡在一处住宅里,召开会议,宣布支部正式成立的故事,获得第3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同年还执导了由米蕾叶·达尔克、让·雅南、琼·皮尔里·卡尔弗恩联合主演的喜剧片《周末》,在影片中,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该片获得第1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 。本片是戈达尔对整个法国社会制度的彻底批判。电影杂志《Premiere》在2007年把此片评为史上25部最危险的电影之一,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和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同列。

从1968年开始,戈达尔尝试把社会运动思想注入其电影。在六十年代末,他加入Dziga-Vertov电影组织,并多次走访不同地方拍摄政治性和实验性极高的电影,大多都未能作或者被拒绝放映。戈达尔积极关注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并开始和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并合作拍摄有毛派讯息的电影。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并称他们所拍摄的电影为“电影传单”。
1969年,让-吕克·戈达尔与马可·贝罗奇奥、帕索里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和卡罗里扎尼联合执导短片集《爱情与愤怒》,该片通过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出5位导演对政局的看法,获得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1970年,执导抽象和形式主义的剧情片《东风》 。
1971年6月,戈达尔遭遇车祸,几乎死亡,在医院休养半年之久,一度中断拍片,伤愈后移居瑞士。1972年,执导由伊夫·蒙当、简·方达、维托里奥·卡布里奥利联合主演剧情片《万事快调》 。1975年,戈达尔执导电影《二号》,在这部电影中,戈达尔创新性地采用了将电影和录像画面相结合的手法。1976年,与吉加·维尔托夫、安-玛莉·米耶维勒联合执导纪录片《此处与彼处》。
1979年,让-吕克·戈达尔启用刚刚出道的伊莎贝尔·于贝尔、纳塔丽·贝伊合作拍摄了剧情片《挽救生活》。1980年,执导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的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1982年,执导由伊莎贝尔·于佩尔、汉娜·许古拉联合主演的剧情片《受难记》,该片获得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同年,获得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1983年,执导剧情片《向玛利亚致敬》,获得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推广奖-荣誉提及 。同年,执导由玛鲁施卡·迪特马斯、贾克·鲍那非合作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1985年,执导推理片《侦探》,该片获得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1987年,执导由简·伯金、雅克·维列雷等合作主演的喜剧片《导演的坚持》,该片讲述了一个勉强糊口的电影制作人,受一名股票经纪人的委托拍摄相关影片的故事,获得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提名。同年,执导由伍迪·艾伦、莱奥·卡拉克斯等主演的剧情片《李尔王》 。此外,还执导由泰莉莎·拉塞尔主演的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
1989年,戈达尔开始创作电视系列剧《电影史》,以个人视角对电影史进行梳理和评价。作品全长266分钟,于1988年在戛纳首次上映,最初在法国有线电视网上播出。是一部由采访、经典电影剪辑、档案镜头和其他图像拼贴在一起组成的八集纪录片,回顾了电影史和20世纪的动荡时代。影片融会贯通了大量的电 影、文学、音乐作品以及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现代历史,并通过特殊的电影手法进行处理,力求展现真正的电影艺术的魅力,是他人所不能展示的戈达尔独特的电影史论述。除了大量的引用和归纳之外,他还再次向我们表现了戈达尔电影一贯的在结合叙述和抒情之间的独到手法和深厚功力。

1990年,执导剧情片《新浪潮》,获得第4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该片被评为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1995年,获得第4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豹奖。1996年,执导由两个故事线索组成的纪录片《永远的莫扎特》,该片获得第5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 。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0年执导电影《老地方》和《21世纪的起源》。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2002年,执导采用印度教《毗湿奴书》中的选段作为题记的爱情科幻片《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2004年,执导由莎拉·埃德勒主演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战争片《我们的音乐》 。
200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未完成的电影史——戈达尔作品回顾展”,展映了《电影史》《周末》《法外之徒》《精疲力竭》《阿尔法城》《轻蔑》《狂人皮埃罗》7部戈达尔的经典作品。
2010年,执导由帕蒂·史密斯主演的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 。同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戈达尔,但戈达尔以年事已高不愿远行为由,拒绝参加颁奖礼。
2013年,与彼得·格林纳威、埃德加·佩拉联合执导喜剧片《3D铁三角》。2014年,执导由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突然不再说同一种语言,而他们的狗却意外开口说话了的凌乱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2018年,戈达尔执导的影片《影像之书》亮相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他本人当时没现身首映礼,也没有出席发布会,而是将以手机视频的方式与现场的记者们连了线。《影像之书》相当于一个拼布作品,拼接了大量与当代社会议题相关的影片片段,包含来自电影、纪录片、新闻片段等,戈达尔也自己配音叙述了当今西方与阿拉伯社会的状况,还评论了当今电影产业的现况:“电影不应是展示日常生活中就可看见的状况,应该要展示的是非正在发生中的部分,是无法透过其他媒介看到的。”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戈达尔与全球网友在线上进行了一场一个半小时的直播,直播的主题是“冠状病毒时代的影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2022年9月13日,戈达尔选择安乐死,享年91岁。据法国《解放报》透露,让-吕克·戈达尔没有生病,他只是感觉精疲力尽,求助于辅助自杀离世。戈达尔获得安乐死的授权,选择于本周二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罗尔家中,在亲人的环绕中,在安乐死监督下,离开这个世界。至此“法国新浪潮五虎将”均已先后去世,这场撼动了全世界电影创作风向的璀璨的电影运动也终于缓缓落下帷幕,这位电影大师激荡、反叛的一生也画上了句号。

让-吕克·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戈达尔执导了近70部故事片、纪录片及电视作品。他早期的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他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戈达尔是电影世界的离经叛道者,他以尖刻的政治评论闻名,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一切,从戴高乐到越南战争、好莱坞到资本主义,甚至抨击同为新浪潮主将的特吕弗,导致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他的电影中充满了大量的双关语、俏皮话和闹剧。法国电影资料馆前馆长亨利·朗格卢曾这样评价戈达尔:“世上只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戈达尔之前的,一种是戈达尔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