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没有来,友情替它背了锅
经常和我约乒乓球的姑娘Y跟我解释了她“一个星期不能打球”的原因:她去弄个了纹身。她抬起胳膊,狡黠地看了我一眼:“你猜猜这是什么含义?”我看着她皮肤上烙印般的四个数字,沉默了一下,有点为难:“猜不到诶,啥意思?”她说这是她爸爸妈妈的出生年份。
我再次沉默了。
很明显,她胳膊上红色的79和藏青色的80给我造成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
我的理性平静如斯:一个纹身而已,选择纹身是个人自由,成年人纹个身怎么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而我的感性在脑海中叫嚣:这是纹身诶!她纹身了!作为学生竟然纹身?她可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有纹身的女孩诶……
不管从自身角度评价,还是在他人眼中的模样,我应该一直是"乖乖女"的形象。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我活得中规中矩:唯分数论的时代里,我进了还不错的大学;秉持着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几乎没有什么忤逆父母的叛逆行为,简直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完美典范。作为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我接受的理念是应该听话,多听听长辈的建议,因为长辈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还多,而长辈往往会给我灌输女孩子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所以在我“应该”大于"可以"的第一反应中:一个好女孩怎么可以纹身呢?
虽然我也曾暗地里想过:我要做个“叛逆”的人,五颜六色的头发,乱七八糟的耳钉耳洞,潮流又张扬的衣服,或许还可以加上非主流的纹身。以上,是我能想到的也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做一个大众眼里的"坏女孩"所可以表现出来最大的叛逆了。
可惜,拜性格和胆量所赐,我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那一挂。
她的纹身给我带来的心理冲击导致我在震惊中胡思乱想,以至于我开始重新看待这段缘分般的友情:我和Y好像不是一路人。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我都忍不住骂自己武断又胆小,一个纹身至于想这么多吗?然而令我难过的是,我好像确实没有办法像一开始那样纯粹的面对她。当逐渐深入的了解所挖掘出来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彼此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同理恋爱产生多巴胺,而那个纹身就好像内啡肽,让我迟疑了,犹豫了,不由自主地审视了。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从体育场走到宿舍楼下,我想明白了似曾相识的原因:这不就和男女交往过程中对要不要进一步发展时的权衡利弊一样吗?
我刚开始跟她熟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聊,契合度带来的"相见恨晚"的感觉令人惊喜。她各种各样的经历让我觉得新奇,她的独立让我羡慕又佩服,她果断又任性的性格令我着迷。
就好像往往因为相似而和一个男生开始交往,彼此迁就,互相偏爱,就男女朋友这个身份而言,彼此能够超越合格直接晋升为优秀,爱情带来的多巴胺让人上头又快乐。
现在因为一个纹身带来的冲击大于佩服,她的张扬好像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虽然我们并不会因为一个纹身而产生隔阂,但是我会因为她而更加珍视我自己的底线。
就好像作为男女朋友交往的时间久了,新鲜感过了剩下平淡的倦怠期。如果想要重新寻找新鲜感,那么就是分手找下一任;如果愿意归于平淡逐渐走向归属感,或许就能掌握经营爱情的真谛。
我大概率是掌握不了经营爱情的真谛了,但是我很乐意维持可以给我带来快乐的友谊。
我想,影响性格和三观的因素很多,因而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活法。我虽然有时羡慕她的潇洒,但是中规中矩的“乖乖女”也不错,她活得恣意所以让我觉得很酷,那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这种活法何尝不是另一种“酷”,或许我又被别人羡慕着呢。
我想,做好自己所选择的就是最酷的。
我想,作为独立的个体,聊得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两个完全契合的灵魂压根就不存在。
我这样安慰自己,却希望自己足够笃定而不是自我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