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你如何重塑“爱”的理念?
查看话题 >如何判断一个人跟自己是否合适?
判断一个人跟自己是否合适,主要是看背景,背景包括了,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历教育,信息环境。
为什么要这么判断呢?因为不同的背景,决定了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婚后能不能有异性朋友这件事,有的人觉得不能有异性朋友,这是没有边界感的表现。而有的人不仅不介意,还能跟对象的异性朋友玩到一起去。
这两个看法在现实中都有合理性,所以你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都没错,那都是各自背景下所产生的主观看法。
又比如,对于婚后谁管钱这件事,有的人觉得得女生管,不能让男人有钱,因为会变坏。但有的人又觉得,谁的理财能力更强,就让谁管,反正都是共同财产。这两个看法也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也都不分对错。
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朝夕相对时,就变得不一样了,两个人会在相处过程中,各自持有自己的看法,当这些看法不冲突时,一切岁月静好。当这些看法开始产生分歧时,就暗流涌动了。
而两个人是否合适,看的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看法分歧的数量多不多?分歧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摩擦,就越不合适。
而决定了分歧数量的多与少,就又回到看背景上面来。比如一个高中学历,个体户家庭的小镇青年,跟一个硕士学历,经商家庭的一线本地人,两个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必然会存在很多的不同。
他们也会比背景相似的情侣有更多的分歧,更多的分歧,就会让两个人在生活中有着更多的摩擦和矛盾。
听起来分歧很可怕对不对,其实相似背景的人只能降低分歧的数量,不能消灭分歧。分歧是不能被消除的,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会有分歧,这是避免不了。
分歧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应对分歧的手段。如果一个人眼里见不得任何分歧,但凡出现感情中出现分歧,就觉得感情要完蛋。那么这个人跟谁都不合适,谁都兼容不了。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读者,她在相亲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对方必须跟自己一样在意彼此,才有谈下去的必要。而她判断是否在意的标准就是,对方是否快速回应自己的微信消息。
当她遇到了一个回应速度达不到自己心中标准线的人,她会马上放弃。这里本质分歧就是,她对于在意的看法,跟别人对于在意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本身不会构成什么危害,但是她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只要跟自己标准不同的,立马放弃,这个自我保护行为本身,并不能真正帮她解决分歧问题。
因为就算她能够遇到一个符合她回应速度标准的人,能顺利谈下去了,也大概率会出问题,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只有一个回应速度的分歧而已。
当他们遇到了其他的分歧时,处理分歧的方式还是立马放弃。然后会在心里抱怨,为什么总遇不到合适的人?
可事实上,眼里容不下一点分歧的人,是不具备接受“跟我不一样”的能力的,可哪怕是再合适的人,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但如果我们应对分歧的手段是:能解决的分歧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分歧就共存。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很强大的兼容能力,这个人跟谁都能玩到一块去,跟谁都能看相处得很合适。
分享一个我的个人心得,以前我也是一个见不得有分歧的人,跟朋友吃饭的时候,只要听到一丁点跟我不同的声音,我心里想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弱智的想法?然后要么当面反对,要么在心里默默给对方扣分。
而现在我再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时,我心里想的是,对方为什么会从这个视角考虑这个问题呢?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开始慢慢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么说话了。
举个例子,有一次跟朋友喝茶,他跟我说,准备辞掉辅导员的工作,考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的研究生。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直接怼他,并且恨铁不成钢地让他赶紧放弃这个想法,稳定点不好吗?非要冒险。
而这一次,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询问对方:“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然后他跟我说,现在辅导员的工作没什么成长,而他想考的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觉得以后会有市场。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他的眼光确实不错。如果我还是按照以前的思维去跟他说,以后他肯定就不乐意跟我讲这些了,因为我的反应在告诉他:“我们不合适。”
与其说两个人不适合,我觉得不如说两个人对于分歧的兼容能力太弱了。当一个人能够跟大多数人的分歧共存时,我相信这个人跟谁相处,都能给对方合适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