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辽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这一重要论述字字千钧,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标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这一重要论述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区别的显著标志讲得清清楚楚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许多政党组织和执政党,但能够把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在100多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梦”当作目的,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的故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孔繁森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黄文秀的故事……这些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构成了一部“大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实际都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民生福祉作为“国之大者”的最好明证。
为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无不始终把老百姓的“幸福梦”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就是重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性、绝对性、至上性,从而再次标注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最显著标志。
这一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讲得明明白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最有感召力、最有穿透力、最有感染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源于党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党的性质宗旨、来源于党的历史经验、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概括地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如果我们不是把“坚持人民至上”仅仅当作“感性的直观”来理解,而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活动”来理解,那么,“坚持人民至上”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必然转化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箴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高境界,那么“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表达。
这一重要论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讲得真真切切
从“小康梦”到“强国梦”再到“中国梦”,层层递进、步步登高,其一以贯之的历史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也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如果说,我们“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就合乎逻辑地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梦”变成现实的现代化。
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想要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必须在先进政党领导下,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而告别了历史上曾经从属于西方的步履蹒跚的现代化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其他特征都是这一根本特征的转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再一次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是向世人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中国必须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因而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老百姓的“幸福梦”奠基于“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梦想成真之上。
这一重要论述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讲得坦坦荡荡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四者统一,共同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一定程度上“领跑”,真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借鉴了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创造了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构成世界历史意义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特定的国家和民族,其次是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最后是在这两者基础上,特定的国家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担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相关使命,取得了重大成果才堪称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构建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站到了历史进步一边,站到了人类正确一边,站到了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形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形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形态。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深刻理解其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老百姓幸福梦”的最新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