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术史的恋爱指南
这个世界上,任何走心的追求都和谈恋爱——有着相通原理。
01 暗恋的勇气
中央美院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所有点难以高攀的学校,题目难专业课要求高,录取人数少。花家地南街8号里二十几栋灰房子,建筑风格都是脱俗的冷淡风。矶崎新设计的美术馆,每一块石砖都是进口的。建校之初毛泽东在题字时写下“国立美术学院”,因为是教育部直属,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明星艺术家、文化名人在此云集,艺术界的大咖一半以上都是央美校友。“中央美术学院”几个字是金字招牌,一直让渴望艺术的学子趋之若鹜。在很多人眼里,俨然她是一个孤傲的神话。

不管考本科还是考研,中央美院最难考的专业公认是对造型要求最高的油画系,俗称“油老大”。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咱史论专业是仅次于油画系第二有难度的,二者是美院风格体系的两个极点。一个最强调画画功夫一个最需要读书功夫。美术史论的学科性质注定让我们日复一复坐冷板凳,每天上图书馆自习,要读很多很多书,日积月累修炼人文素养。画画专业的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搞创作,经常下乡采风,工作室里有沙发,沙发上睡着猫咪,抽烟又喝酒。他们的生活比较接近尼采笔下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对于美术史论的学硕来说,我们的学业和事业都是和文字紧紧绑定的。不管是绘画实践类的哪个专业,画画还是讲求手感天赋的,有天赋就没那么难,很多专业好的人考不上央美是困在文化课上。我们学美术史的不讨论什么天赋不天赋,门槛虽较低,想有所建树却很不容易。因为大家都得笨笨地吃苦,笨笨地花功夫。上至功成名就的学者教授,下至即将踏入学术研究的考研人,无一例外。

一个普遍的心态是,很多人在考研复习前就担心自己不具备考上的可能性:“央美会不会排斥外校生?”、“想报××老师会不会自不量力”、“没写过论文是不是肯定过不了初审”……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哪怕基础薄弱,哪怕在复习前对艺术史无甚了解,重点还是在于决心、态度与打开方式!!有些同学虽然本科学习艺术史,但都是一知半解,这种情况和完全跨考也差不多。相反有的同学虽然专业跨度大,但却读书习惯良好,学习效率高,明显后者胜算要大。
02 确定追求心意
确定考研目标前,得明明白白搞清自己的状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很有基础,我都建议尽早规划。大家都看过《恶作剧之吻》吧,打个比方,如果你现在的起点是“袁湘琴”,央美是你的追求对象——“江直树”,你怎么能奢求轻轻松松一下子追到手呢?该怎么突围?当然先要拿出傻劲来拼一拼!让他感到你是最爱他的女孩,就好比要用你的才华来征服这所学校——能被录取是因为你值得拥有!“傻”的是执著,战术上可绝不能傻!如果基础真的很差,大学期间都没怎么看书,暑假才正式复习,当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都会经历斟酌与踟蹰,没有足够的决心根本不可能考上中央美院!充分的心理建设必不可少,有了考研念头后,首先没必要立刻找谁打听,而是得一遍遍问自己,一遍遍确定自己的心意。把官网的相关文件全部细细研读一遍,反复巩固考研的想法与可行性。一件事找不着足够的动力就干脆先不要做,这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行事原则。当初我也是在认真思量好几天,左右权衡之后,才百般确定自己的决心,非考上不可的那种。只有当你感到有股无法遏制的力量在身体内流窜,OK,接下来才是我们的行动时刻。

03 虐恋时光
跟美术史认真谈一场恋爱,轰轰烈烈,没人不被虐。
那种感觉就像掉了几层皮,头悬梁锥刺股,乃至向死而生,终于才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实际上随着阅历的增长,能力和眼界上去之后,回头再想根本没有那么难!可能因为,考研的时候大家都二十几岁,稚嫩的心灵没经历什么风浪,幻想着人生应该是线性叙事。加上如果基础不好能力不够,就会很惶恐自己坚持不下去,所以觉得考研特别煎熬特别苦。
拿我自己的考研心路来说,无疑也是一场砥砺意志的较量。我把工作辞了从北京回家闭关复习,全程孤军奋战。那段时光,我不仅对自己的未知人生充满担忧,还背负了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有亲戚甚至跟我妈说,觉得我一心考试只是想逃避社会不想工作,我不会给自己辩驳,因为语言常常显得无力。只是选择每天像高中生一样素面朝天地去上自习,谢绝一切外界干扰。

从18岁开始,我对自己说,这辈子要努力做一个帅帅的人。失败不是可怕的,但如果我做了懦夫,自己都会看不起。
当那一天我终于收到了央美以官方名义发来的录取消息,看到了自己名列前茅的总分排名,我妈几乎热泪盈眶。在考央美这件事上,我无比确信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战斗,无论风里雨里,无论有多糟心的破事找上门,我都不会动摇。给大家的一点建议是,有时候人生选择太多了,反而容易优柔寡断,缺少向前冲的勇气,我认为决定要做的事,就不要轻易考虑后路!!目标明确,然后狠狠逼自己!
04 大宝天天见
开始系统复习后,就得展开有条不紊的学习规划。美术史和大多数人文学科一样,要勤奋也要有悟性。毋庸置疑,考研复习是需要强制性节奏的,玩玩打打的复习节奏=完全没戏!!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有多忙多累,每天能把要学习这件事刻在心上,这是考研复习的基本准则!那感觉就像孙猴子戴上紧箍咒,不要给自己回头路,一天不学都有内疚感,要想着补回来。
以前看到一个比较火的提问——“为什么考研自习室里大家都挺认真的,考上的总是少数人?”这是一个好问题,直接点说,很多人看上去很认真其实并没有完全投入,行尸走肉而已。可能迫于父母期望,前途渺茫试试考研,但却没意识到考研是一场不见血的厮杀,一切都没那么容易的!你需要的是绝对融入,乃至飞蛾扑火。不然凭什么归你考上?

王朔先生有句话说得好,“谁比谁傻多少?”学习的最大技巧就是专注和坚持,学霸的特点是看书时恨不得能和书桌融化在一起,学习不好的同学却容易被各种风吹草动干扰。我建议要么就不学,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心无旁骛,养成聚精会神的习惯。
05 慢慢喜欢你
每年有那么多想考央美的,能被央美录取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不管是学画画还是学艺术史,关于艺术的一切远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轻松。很多未踏入社会的学弟学妹,觉得艺术圈的工作高大上很有逼格,很多时候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打算考研前,对艺术与艺术行业有一些理性认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一个劲地“你以为”,多了解多分析多听听圈内人的建议,反复确定自己的心意。哪个行业都不容易,足够热爱就不在乎辛不辛苦,毕竟人一辈子,最最重要的就是顺心而活!

相对于国油版雕壁那些专业,艺术史学习不需要手感天赋,入门不难,深入修行却不易。优秀的文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功夫,非一朝一夕。很多人对美术史的学习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觉得它枯燥、死记硬背、纸上谈兵……事实上觉得艺术理论无趣的人常常都是没真正入门的人。只有真正喜欢艺术史,能为她着迷,能欣赏她的美,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在日后读研生涯中比较轻松乃至游刃有余。
一个很普遍的认识误区,很多人拿高中文综思维来学美术史。美术史绝不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有这种误解的人一般都是考不上的 。一块知识不是说你背了就彻底掌握了,可能只是囫囵吞枣、水谷不化,又或者只是美术史版图里的一粒沙,缺乏深入的、整体性的内化。
对考研时光的最大感受,我觉得最突出的是一种“痛快”!饱含痛感的快感,因为这种“快乐”不是直接的,不是瞬时性的,不是能快速获得的,而是一种需要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品悟的沉淀性的精神快感。每天保证适当强度来钻研,慢慢的慢慢的,才会发现自己在升华,慢慢的慢慢的,才会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很多人在初学美术理论时,感到痛苦,记得要多给自己点耐心。没有哪门学问是让人“一见钟情”的!
想考中央美院,披荆斩棘、为伊憔悴的过程,奋不顾身的模样,真的像极了爱情。

附:艺缘美术史是一所针对中央美院史论考研的教学机构,秉承家长式责任制。所有课程与辅导由创始人老师亲授,一对一负责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