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淘碟记 (一)
1997年,是我的本命年,那年我二十四岁。我看到当年的《爱乐》杂志第2期上有一篇关于淘碟的文字,上面写着:“去伦敦逛唱片店,我实属蓄谋已久”。这话让我“向往”了好多年,一直到今年2010年,我已经三十七岁,终于也有了去伦敦逛唱片店的机会!
2010年6月22日,我随全国卫星协作网的代表团从北京登机,直飞英国伦敦,参与转播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按行程我们将在伦敦逗留2天,然后去格拉斯顿伯里,转播完音乐节之后我们再去爱尔兰,在都柏林停留2天,最后在6月30日回国。由于时差的关系,回国时已经是7月1日。等于我们这次英国、爱尔兰之行将有9天的时间,除了音乐节,我给自己的最主要的功课就是彻彻底底感受一下欧洲的重要国家,一定要看看英国的音乐剧,一定要逛牛津街,一定要买唱片!带着这份期待,我渡过了飞机上的10小时。
6月22日 第一天 倒时差,吃5顿饭 看BBC的世界杯
6月22日凌晨4点多,从天津出发开车去北京机场,第一顿饭是早餐。然后登记,在飞机上10个小时吃了3顿饭,由于时差的关系,到英国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是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3点,等于我们还要再吃一顿22日的晚餐!接机的导游看到我们就说:大家今天要吃5顿饭。2010年的6月22日对我来说不是24小时,是34小时!
去旅馆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马路上关于新CD的广告牌,无意间还看到了英国环球唱片的总部!只是人在车里,只能匆匆拍照,结果效果非常差!但毕竟还是留下了供日后如有机会再去伦敦的一个“念相儿”。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英格兰的民居的窗外挂着英格兰的国旗,(不是英国的米字旗),街上的汽车也有很多挂着同样的旗子,原来这就表明他们支持英格兰!这个月英国才是真正的世界杯之月。
到了旅馆,等待分配房间的时候,正好看到旅馆酒吧里正转播着世界杯,一时忘了倒时差!到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可以同步观看世界杯,而且还可以听听BBC和天空电视台的足球解说,这要比听刘老师的要享受得多了!于是就在北京时间的23日凌晨2点半,我们那儿的22日晚上7点半,在吃过了晚餐之后,我在旅馆的房间里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了BBC转播的世界杯!当天的比赛是小组最后一轮,BBC转播的是B组阿根廷和希腊队的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但BBC的解说让我们耳边一亮!而且演播室的主持是莱因克尔!嘉宾有希勒,接受采访的是克林斯曼!到英国的第一天,这个晚上太足球了!于是有了第二天,伦敦早上7点,天津下午2点,我在《锵锵世界杯》电话连线里说的:“听到BBC的足球解说,才发现懂点英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实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英语语境了,第一天听BBC,只能听懂20%-30%,但我同屋的导游可是常来英国,我们2个人就都听懂了!
6月23日 第二天 伦敦 英格兰小组生死战 大英博物馆初见唱片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
第一天实际上等于就是到了英国,第二天一早,时差还没到好,总监就来敲我的房门,现场监听我跟国内的连线,当时是伦敦早上7点,天津下午2点,我跟王格和王然聊了不到10分钟,同屋的导游听得很新鲜。连线完毕,吃了一顿丰盛之极的英国早餐,牛奶是新鲜的,水果是安心的,喝到了纯粹的英国红茶,比立顿的好喝多了。上午9点,我们正式出发,去游览伦敦市容,音乐节将在25日正式举行,我们有2天的时间去逛逛伦敦。第一站当然要去看看大本钟,在大巴上我看到了贝克街上的THE BEATLES的纪念商店和他旁边的摇滚专门店,又一次匆匆路过!
看过大本钟,又去看皇家骑兵换岗,再去海德公园。下午先去塔桥,再去大英博物馆。在塔桥的时候正好是下午3点多,英格兰的小组生死战开始了,他们必须拿下斯洛文尼亚。我们几个标准球迷到处找有电视的酒吧,一个也找不到,无意间听见塔桥的办公楼上有球迷的尖叫,原来英格兰进球了。我们在下面冲他们喊,他们把我们当成了英格兰的粉丝,于是跟我们打出了1比0的手势。这帮球迷也不上班了,或者说上班时间不工作,专心看球了,这个下午,在英格兰游玩的一定是我们这样的外国人。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了很多中国文物,特别是青花瓷。好不容易来一趟,总要带点儿纪念品,无意间竟然看到了唱片!尽管售价不低,但我还是买了4张。匆匆吃过晚饭,赶忙到剧院去看刚刚出炉的英国的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院幽灵》的续集《真爱不死》。这个戏刚刚上演没多久,我们下午在伦敦西区买的现场票,但是英国的马路很少有直来直去的,因此我转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剧院,尽管有地图。干脆打车吧。说来有意思,英国的马路上竟然有在滨江道上也有的人力三轮车!而且登车的还都是白人!拿着票问了一个白人小伙知不知道剧院在那儿?他要我6块钱路费登我到那儿。6块钱对英国人来说不算什么,对我就等于是60块人民币,但是总不能误了演出,还是决定坐他的人力三轮车。坐上去绝对有扬眉吐气的感觉:你个欧洲老白,也给我们中国人当当车夫!只是当时急着去剧场,没能照下照片。而且路很近,没过够“剥削瘾”就到了。结果我还是晚了,不过音乐剧不是歌剧,迟到可以进,而且人家英国的剧场没有什么存包的服务,我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就进了剧场。2个多小时的音乐剧绝对是享受,同去的老师们也都说好。带着这份好心情散场后我们又去游览了泰晤士河。发现伦敦之眼跟我们海河上的天津之眼几乎一样!我刚坐了三轮,又看到了天津之眼,又接到了在英国已经将近10年的昔日的同事邓涛的电话,一时间恍惚是在逛海河。
2010年6月22日,我随全国卫星协作网的代表团从北京登机,直飞英国伦敦,参与转播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按行程我们将在伦敦逗留2天,然后去格拉斯顿伯里,转播完音乐节之后我们再去爱尔兰,在都柏林停留2天,最后在6月30日回国。由于时差的关系,回国时已经是7月1日。等于我们这次英国、爱尔兰之行将有9天的时间,除了音乐节,我给自己的最主要的功课就是彻彻底底感受一下欧洲的重要国家,一定要看看英国的音乐剧,一定要逛牛津街,一定要买唱片!带着这份期待,我渡过了飞机上的10小时。
6月22日 第一天 倒时差,吃5顿饭 看BBC的世界杯
6月22日凌晨4点多,从天津出发开车去北京机场,第一顿饭是早餐。然后登记,在飞机上10个小时吃了3顿饭,由于时差的关系,到英国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是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3点,等于我们还要再吃一顿22日的晚餐!接机的导游看到我们就说:大家今天要吃5顿饭。2010年的6月22日对我来说不是24小时,是34小时!
去旅馆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马路上关于新CD的广告牌,无意间还看到了英国环球唱片的总部!只是人在车里,只能匆匆拍照,结果效果非常差!但毕竟还是留下了供日后如有机会再去伦敦的一个“念相儿”。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英格兰的民居的窗外挂着英格兰的国旗,(不是英国的米字旗),街上的汽车也有很多挂着同样的旗子,原来这就表明他们支持英格兰!这个月英国才是真正的世界杯之月。
到了旅馆,等待分配房间的时候,正好看到旅馆酒吧里正转播着世界杯,一时忘了倒时差!到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可以同步观看世界杯,而且还可以听听BBC和天空电视台的足球解说,这要比听刘老师的要享受得多了!于是就在北京时间的23日凌晨2点半,我们那儿的22日晚上7点半,在吃过了晚餐之后,我在旅馆的房间里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了BBC转播的世界杯!当天的比赛是小组最后一轮,BBC转播的是B组阿根廷和希腊队的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但BBC的解说让我们耳边一亮!而且演播室的主持是莱因克尔!嘉宾有希勒,接受采访的是克林斯曼!到英国的第一天,这个晚上太足球了!于是有了第二天,伦敦早上7点,天津下午2点,我在《锵锵世界杯》电话连线里说的:“听到BBC的足球解说,才发现懂点英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实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英语语境了,第一天听BBC,只能听懂20%-30%,但我同屋的导游可是常来英国,我们2个人就都听懂了!
6月23日 第二天 伦敦 英格兰小组生死战 大英博物馆初见唱片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
第一天实际上等于就是到了英国,第二天一早,时差还没到好,总监就来敲我的房门,现场监听我跟国内的连线,当时是伦敦早上7点,天津下午2点,我跟王格和王然聊了不到10分钟,同屋的导游听得很新鲜。连线完毕,吃了一顿丰盛之极的英国早餐,牛奶是新鲜的,水果是安心的,喝到了纯粹的英国红茶,比立顿的好喝多了。上午9点,我们正式出发,去游览伦敦市容,音乐节将在25日正式举行,我们有2天的时间去逛逛伦敦。第一站当然要去看看大本钟,在大巴上我看到了贝克街上的THE BEATLES的纪念商店和他旁边的摇滚专门店,又一次匆匆路过!
看过大本钟,又去看皇家骑兵换岗,再去海德公园。下午先去塔桥,再去大英博物馆。在塔桥的时候正好是下午3点多,英格兰的小组生死战开始了,他们必须拿下斯洛文尼亚。我们几个标准球迷到处找有电视的酒吧,一个也找不到,无意间听见塔桥的办公楼上有球迷的尖叫,原来英格兰进球了。我们在下面冲他们喊,他们把我们当成了英格兰的粉丝,于是跟我们打出了1比0的手势。这帮球迷也不上班了,或者说上班时间不工作,专心看球了,这个下午,在英格兰游玩的一定是我们这样的外国人。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了很多中国文物,特别是青花瓷。好不容易来一趟,总要带点儿纪念品,无意间竟然看到了唱片!尽管售价不低,但我还是买了4张。匆匆吃过晚饭,赶忙到剧院去看刚刚出炉的英国的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院幽灵》的续集《真爱不死》。这个戏刚刚上演没多久,我们下午在伦敦西区买的现场票,但是英国的马路很少有直来直去的,因此我转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剧院,尽管有地图。干脆打车吧。说来有意思,英国的马路上竟然有在滨江道上也有的人力三轮车!而且登车的还都是白人!拿着票问了一个白人小伙知不知道剧院在那儿?他要我6块钱路费登我到那儿。6块钱对英国人来说不算什么,对我就等于是60块人民币,但是总不能误了演出,还是决定坐他的人力三轮车。坐上去绝对有扬眉吐气的感觉:你个欧洲老白,也给我们中国人当当车夫!只是当时急着去剧场,没能照下照片。而且路很近,没过够“剥削瘾”就到了。结果我还是晚了,不过音乐剧不是歌剧,迟到可以进,而且人家英国的剧场没有什么存包的服务,我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就进了剧场。2个多小时的音乐剧绝对是享受,同去的老师们也都说好。带着这份好心情散场后我们又去游览了泰晤士河。发现伦敦之眼跟我们海河上的天津之眼几乎一样!我刚坐了三轮,又看到了天津之眼,又接到了在英国已经将近10年的昔日的同事邓涛的电话,一时间恍惚是在逛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