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断舍离”的经历
查看话题 >从巴黎搬家到马拉喀什,我的断舍离实验报告
7、8两个月都在整理搬家的物品,有扔有卖,虽然在自从到了法国之后,之前买买买的习惯已经改掉了大半,特别是每次长达半个月的旅行,也都可以用一个登机箱+背包搞定,所以一度以为自己属于“拎包就走”的那种类型,但是当真的开始整理起来之后,才意识到原来“一切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在7月生活记录 · “断舍离”初练,冥想小白入门中说过,由于要旅行,身边只能带有限的行李,把所有东西都寄回国显然也不现实,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断舍离。
从四年前拖着两个26寸行李箱来到这里再到现在离开,我的全部家当显然没办法再只塞进两个行李箱。既然带不走,就只能卖掉或扔掉。所以这一次,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着,如何处理自己和物品之间的感情,如何将自己的“真正、实际需要”和“过去的回忆”分开。
📚书籍
我这两年其实没有特别添置书籍,因为巴黎的中文书店其实不多,而且都比国内贵了几倍不止,因此都在用kindle和ipad看电子版的书。但是也有一些书是从国内带过来的,还有一些书是这边朋友赠送的,再加上教材、法语小说和菜谱,书架上林林总总也堆满了。我对书籍没有什么留恋,觉得寄回去还不如在这边卖给当地的留学生,毕竟大家都购书不易,且看且珍惜……所以书是出手的最快的,只要是中文书,就是华人圈子中的畅销品。后来也陆续的卖了一些法国菜谱和法语、英语小说。
🌂 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是最简单的,因为没有什么感情因素的干扰,所以顺利的拍照发布,厨具类占了大头,从刚到法国的时候不会做饭,到后来可以闭眼炒菜(瞎扯的),厨神的诞生必然带来厨具的指数倍增长,炒锅、奶锅、炖锅、煎锅、蒸笼、做可丽饼的锅,还有各种尺寸的烤盘、打蛋器、料理机、烤箱、微波炉……总之当全部收拾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要满足一个人的口腹之欲,竟然需要这么多的工具……除此以外,晾衣架、收纳盒、浴篮、熨斗熨衣板、鞋架,甚至置物架、收纳柜、衣柜这些大件,也都很快出手了。
💄 洗护/美妆用品
之前由于打折大量囤积的卸妆水、面膜、香水、护肤品之类的东西,都带走不现实,但是低价卖掉确实也很舍不得,一边咒骂怎么买了三年都用不完的量,一边拍照上传,囤积的日用品低价转给感到巴黎的学生,面膜、香水等护肤品由于不忍折价,打包寄回国给我妈用。
卖闲置二手很辛苦,那两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和“客人”沟通交流上,微信一天加十几个人,三四个人来家里拿东西。但是把东西成功卖掉的幸福感是和把东西扔掉的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很开心为它找到了下一任主人,而不是被可惜地丢进垃圾桶。他们都还很好,还可以继续被使用很多年,只不过我因为要去旅行,没办法把它们都带走而已。
最后剩下个人物品,主要是衣服、书和笔记、纪念品三大类。
👒 衣服鞋包
之前从国内到法国的时候,带了很多当时喜欢的衣服过来,但是时过境迁,当时喜欢的衣服现在再看,要不已经过时,要不已经有了新的替代品……毕竟总有新欢,但是衣橱却并没迭代,每次看到那些明明自己已经不太喜欢的衣服,很想扔掉,但是又觉得“浪费”,一是浪费买是花掉的钱,二是浪费买是花掉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便作罢,一来二去,一半的衣服大概都这样在衣柜里被闲置,尽管知道自己不会再穿了,但就是不舍得扔掉。
再加上我虽然在国外“漂泊”了四年,但是可以说算是很幸运,只搬过一次家,而且那一次搬家房东帮我把所有东西都拉到了新家,免我受舟车劳顿之苦,所以我没有舍弃掉任何东西。而且这几年,尽管嘴上说着,心里想着“再过两年就要回国了”,但是由于知道所有东西都可以在临回国前以公斤寄回去,所以添置物品的时候并没有很多顾虑,基本上也属于“想买就买”了。
因为在国外,之前在国内的各种“社交需求”在这里几乎为0,而且我上班的环境也比较宽松,没有dress code,所以出门只穿自己觉得舒适、自在的衣服,那些紧身的牛仔裤、偏正式的衬衫之类的,自然是被我闲置在衣橱,这几年都没有临幸过一次。
因此,无论如何,现在是断舍离的时候了。
整理衣服时,根据Marie Kondo的原则,不管之前花费的价钱如何、有多么喜欢、之后还是否会有机会穿到,只挑出会spark joy,感到怦然心动的衣服。在进行完这个process后,不想要的衣服堆满了一个大瑜伽垫三米高,而且大约有80%都没有在这三年上过身(也有疫情的原因)一一拍照发布二手,一共有100多件,连卖带送,最后差不多除了冬天的衣服都出手了。
但是到最后,由于我只能带一个小的登机箱,剩下的寄回国的衣服重量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后精简再精简,不得不再重新一件件审视那些衣服和自己的关系,问自己:真的愿意在有限的空间里带上它吗?寄回国的话,真的愿意为它支付运费,只为了换来一个“拥有”的慰藉吗?假如扔掉的话,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呢?所以最后,又挑挑拣拣,只把目光集中在眼下,不再过多的回忆以前(当时很贵、是在某某地、某某场景下买的)或者是忧虑以后(以后可能还会穿),只是单纯的以当下是否喜欢为判断标准,最后只留下了大概18kg的衣服。
✍️ 学习资料和笔记
至于这些年的书和笔记还有成绩单,翻翻,回忆一下,顺便吐槽最开始那两年每天把所有时间用来学习也挺傻的,有那个时间咋没想多赚点钱?真是脑子学傻了。。在翻阅之前的复习笔记的时候还感叹,哇,我当年真的好用功啊,连笔记都像艺术品!
🎁 最后,纪念品
我可能算是有一些收集癖的人,非常喜欢收集各种票证类的东西,比如电影票、火车票、city pass、机票,甚至去博物馆入口分发的宣传册,我都会带回来保存。我有两个盒子,就塞满了这一类的东西。我本来是想把它们都寄回国的,但是思来想去,觉得这些东西也不过是图一个****“拥有”,一个“存在过”的凭证而已,而那些已经发生过的,已经存在在我的记忆里了,所以这些凭证也就不需要了。
我不需要拥有一张机票和一个博物馆介绍册才能证明我去过那些地方,去过了,体验过了,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实物形式的凭证,还是秉承“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原则吧。所以,除了TWS写给我的卡片和几张我仍希望保存的机票被寄回国,剩下的全部处理掉了。唯一的全部寄回国的纪念品,是去各地旅行时买的冰箱贴。
我想我以后大概也不会收集这些东西了。比起物理上的“拥有”,不如好好享受当下,把当下的旅行和人生体验变成永恒。
这里再推荐一本老书:断舍离
到了摩洛哥后才开始看的一本书,一边看一边后悔看晚了!假如我在法国时就已经看过这本书,那么当时在收拾行李,扔掉那些不舍得的衣服、纪念品、旅行卡片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不欲生了。
我本来以为断舍离只不过是简单的扔东西,但其实更多的是放下执念,妥善地处理自己与身边事物的关系。书中比较影响到我的一个观点是,行为是思维的折射,假如因为觉得买的时候很贵,而不想扔掉一件其实自己已经不想再穿的衣服,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目光放在当下,而是放在了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客观的审视这个“感到不舍得”的自己,甩掉这种思维。相应的,假如因为觉得一件物品以后可能会用到,现在扔掉可能之后还要再买,那是因为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未来,透支了那种“稀缺”的恐惧。
目前在马拉喀什,向往财务自由的数字游民🎈 🍃想分享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人生的五大领域: 健康、财务、关系、情感、人生意义 每个都有些话想说。 lafilleSylvia💗
2022迷茫随想录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想做的实现不了,可能因为并没有做决定 26岁答普鲁斯特问卷 :关于人生的这35个问题,我目前是这么想的 《影响力》读书笔记 | 为什么你那么容易被人摆布?
2022生活记录 7月生活记录 “断舍离”初练,冥想小白入门 6月生活记录 给自己多分配一些“无所事事”的时间 5月生活记录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4月生活记录 现在的工作真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儿吗?自由职业可能性持续探索中 3月生活记录 一些电影推荐,巴黎暖春,出门活动 2月生活记录 你的焦虑是年龄焦虑吗?间接性发作的胡思乱想及生日快乐 1月生活记录 新年玩儿点新的:开始美股投资、种可可豆! 豆瓣/小红书/即刻:Chinit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