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影
豆瓣不再是曾经那个负责记录观影体验的记事本
他的职能也从 可以浏览大尺度的美国电影剧照 到 无数叽叽喳喳讨论话题的小组
从观后感到琐碎日常 再到省钱秘笈和旅行分享 观影不再是豆瓣唯一的buff
这不重要 只要它负责记录影迷观影时的心路历程的职能还在 它就还是豆瓣 就好像哔哩哔哩可以看得到打破日本文化圈的韩团舞蹈视频 曾经忠实的老二次元用户也没有停止打开它的欲望
我想说 观影 有时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人总要经历很多事情 才能丰富阅历 以便将来更好地避雷 或更好地抄近道享受甜头
观影亦是如此 我们会拿看过的电影和目前正在观看的电影进行比较 寻找共鸣也好 进行吐槽也好 这都是在观看电影时所引发的思考 那么对于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来说 他的终极目的已经实现了 影迷会去思考他的照片 当然 他的目的也可能仅仅只是赚够票房 来偿还投资公司的钱这么简单
思考的决定权在影迷手里
从看电影到看剧 这也是一种大的跨越
无论多么精彩的故事 终究要完结于两个小时内 三个小时对于观众来说或许已经有点强人所难 但宝莱坞的电影上限是十个小时 这不是我今天想要讨论的内容之一
观影基于观众的自由内心 所思所想只会基于过去的判断
观影最妙的一点在于 观影是一种享受
平时工作日要上班 到了周末 赶上了阴天的北京 闷热潮湿的天气属实让人想要足不出户
把平日花费在工作的时间拿来观影 更像是上课偷吃零食和看小说
多巴胺迅速飙升 让忙里偷闲变得令人期待
我可能想把这短暂的休息日 留给观看 神探大战 或者 亚人 亦或者什么精彩的警匪动作片 把短暂的午后充分利用 用最短的时间享受最强烈的视觉刺激
我看神探大战 就像是在享受剧情的推进 开头的魔警案 方礼信在黑暗中秒了两名警员的嘴部 杀人其实可以被影视作品艺术化 我在观影过程中 也慢慢麻木对死亡的畏惧 开始把杀警员那段反复看 会觉得很精彩 所以反复看 反复刷 不断复习 就像是寻找刺激 想把这一段烙印在脑中 以便闲暇时可以拿来回味


警匪片里匪徒用枪把警察爆头 也是一种特效所带来的刺激 尽管他们都是炮灰 但我们只管爽 把各种爆头和高难度的打斗 以及刺杀 血浆 还有为了杀而进行的诱惑 我们是观影者 我们也是在享受着诱惑 被影片所影响和改变 像是尝到了大片的甜头 于是不再遵循现实的步伐 把世界观停留在电影世界塑造的价值观之中


这是短暂放松的结果 娱乐至死的效果 麻木痛苦的成果
观影 是忘却现实的自己 把观影的动作从一个任务变为一种享受 这也是每一部电影在做的事情
权游耗费千万 只为博那一个小时内能否吸引更多来自其他电视台的观众 以及反复强调它黄暴的招牌
网飞全球布点 冲击着保守文化下对于性的隐晦与羞涩 甚至把爽作为第一要义 让剧情和感官飞起
老牌电视台NBC也不再拘泥于老友记和威尔格蕾丝那种亲情喜剧牌 更多地是走向汉尼拔那种切开皮囊和艺术杀人的刺激
电影公司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观众对于特效和剧情的要求 在不断标新立异的过程中 套路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好使
拍电影不是抄作业 因为作业可以不断变化形式 但电影行业也有穷途末路的一天
等到榨干了无数编剧的脑细胞时候 一切都意味着衰弱
神探大战是以内地尺度天花板而著称 可惜他不属于港片的复兴 只是警匪片流线产业链上的一部平庸之作 还原不了 神探 的剧情震撼 只有一些杀特警的片段值得反复刷
亚人真人版中间老头1v多人的场面足以弥补三次元翻拍二次元所带来的裂缝 反复体验花式对战swat的高潮技术 但其实也不过高度还原漫画和动漫的桥段
哦对 最近还有个韩国电影杀手 也是韩国新兴的动作电影标志之一 魔女2就别看了 魔女1片尾一刀流割喉还是最爽的
最后 祝天下所有人都能在观影中享受视觉体验
以及饱满的剧情能够让人看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