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苏州
查看话题 >用古建的方式打开苏州|盘门

盘门是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一座水陆城门,临京杭大运河,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和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现存城门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建,1356年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明初、清初、晚清和1986年都曾进行过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由两道水关、两道陆门和瓮城组合而成。
陆城门分内外两重,两道城垣之间形成周长180米的方形瓮城,藏兵洞可以匿藏数百兵丁,适应古代防御的需要。城上筑有飞檐翘角的城楼,以及锯齿形雉碟、射孔、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城楼毁于抗战时期,1986年重建。



水城门在陆门南侧,也有内外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两道水城门均用花岗岩石构筑,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两道水城门用绞盘启闭,既是重要的防御设施,又能控制入城水位。



历史上,苏州西、南两面的三座城门都面临京杭大运河,盘门的重要性仅次于阊门、胥门,而超过其他城门。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绕城而过,然后折向东去,从盘门登舟,可溯运河北上,抵达京城;或至胥江口折而往西,可入太湖;往南则可经吴江松陵、平望等镇,直下杭州,陆道则纵横交叉、四通八达。
元末,常遇春从盘门攻城大败张士诚,店铺商肆多毁于战火,之后盘门一带人迹罕至。到了明代,阊、胥两地逐渐成为吴中最繁华的商业区,盘门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