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赫尔曼的分析是基于对若干地名与部落名称的考察以及对中
国人的古代地理观念的研究。如中国人在寻找黄河源头时,曾
错误地认为远在新疆的塔里木河就是黄河的上游。〔28〕这种
误解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种幼稚的做法,即将旧名字与新地方等
同起来。举一个重要的例子,赫尔曼提出,“昆仑”现在公认是
自西藏高原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山系的名字,但昆仑原来
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部落的名字,最初也不是指西部
,而是指在鄂尔多斯的边缘。〔29〕昆仑逐渐西移的结果,使
它的意义及它所形成的传说逐渐丧失其真相。
这并不是说中亚与在黄河河曲地区发展的汉族文化中心之间
有一个未曾超越的鸿沟。我想,这里所要说的是曾有一个原始
的居住地带,它包括新疆的绿洲及中国初民所在的黄河河曲及
附近的谷地,在这个地带中也许存在迟缓的文化交换与人口移
动。〔30〕在其东部,谷地居民很容易地交往,而在遥远的西
部,在塔克拉玛干的边缘,那些河水养育的绿洲则被沙漠隔绝
。在东、西部中间,有一片可称作“次绿洲”的地带,特别是在
甘肃西部,从兰州向西,沿南山北麓直到安西,从安西开始是
艰苦的沙漠道路,西北直至哈密,再西到罗布泊。这个地理区
域可以加上流入蒙古腹地的额济纳河地区和兰州到宁夏的黄河
地区。这种所谓次绿洲(在新疆北部或准噶尔盆地也有这种绿
洲)的特点是,虽然它们之间的交通情况不如黄河河曲谷地那
样好,却比塔克拉玛干周围的绿洲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