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今年4月和Lachlan一起读但丁《新生》,在读后讨论中,我很坦诚跟他讲,我不太能理解但丁对“那位女士”的感情。我问他,你呢,有什么见解?他说,他还小,只谈过一场短暂的恋爱,更加搞不懂。
气氛一度尴尬到两人无言以对。臭小鬼。这可是你选的书喂。你不讲,行吧,我讲。
但丁可算是将暗恋进行到极致了,为了掩盖他爱她的事实,招数百出,费劲心思。大哥你稍微将这掩盖的功夫去追她不行吗?人家就偏不。各种细腻的心路历程,读起来叫人倒抽凉气。最后姑娘被逼嫁人了,年纪轻轻病死了,但丁痛苦终身,写出这本《新生》自传散文诗。
活生生一个女孩子,在但丁笔下却跟圣像似的,人群中望了你一眼,就圣光普照了。这种表述,令人绝倒。说着说着,就又又又又想到自己了,我不正是这样。所有的爱情都是“轰”的突然出现,那种被击中内心的感觉,不正是被老天爷敲到脑袋了吗?圣光普照,那不至于,但确实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美感和压迫。
虽然我想到了,但是碍于面子,不得不无视脑中闪过那道念头。咳。我硬着头皮自圆其说,但丁了解过她吗?她是个怎样的姑娘?他们几乎连话都没有说过,如何确定那就是爱情呢?何况是此生唯一的挚爱?他怎么就能笃信?一切源于他的想象,是他借由贝亚特丽斯的美表达自己。这是自恋还是爱情?就像艺术家借由缪斯表达自我一样,他只是将她变成一个美的象征,他神化的不是她,而是自己的信念。
问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后,我心塞了。我们有谁,能真正的了解对方?谁规定了交流和相处才是爱情?语言难道不是表象?就算是共同一起生活很长时间,同样一件事发生在我们之间,也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更何况,还有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心灵被遮蔽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但丁的感情不仅完全能够被理解,而且非常纯粹。他顺服于心灵的震撼,并且愿意付出一生。而我一贯不相信这样的事,一贯调动所有的精神力量去反抗质疑它。这也许就是我学不会爱的原因——我不相信。
唯一一次彻底的顺服,选择跟随那道光芒,是在我精神混乱虚弱的时候,所有的理智和判断被彻底击溃,溃不成军。过后,自尊和羞耻将这体验转换为逃避,我封印了它,决定从此闭口不提,不去想,假装它不存在。有时它会像幽灵一样,潜入我的梦中,醒来后只得无奈苦笑,用日常生活的繁杂将它埋藏。
最后与L的对话,在一种不确定的氛围中结束。这小鬼意味深长地笑了,也许是看出了我这些冠冕堂皇话语背后的虚弱。好像在说:“你自己相信你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