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己有个新发现
查看话题 >感性与理性
阅读的习惯是有3,4本书同时进行。最近其中一本书时不时就来陪伴我,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作者波西格是在1968年骑摩托车自驾横穿美国大陆后写下的。其中除了旅行游记部份外,就是讲他与他精神分裂出来的第二人格进行统一的哲学思辨的过程。也是我们现代人最常对世界感到疑惑的两极吧,理性认识与感性认知。

当然,单纯这么极端的二元划分似不妥,我们确实是立体糅合的一个个体。这样划分只是一种假设,将我们身上的肯定都存在这两种东西单独拎出来,算是一种切入方式吧。
这种第三视角的抽离,在大理生活特别重要。比如我在这里能看到追求人生极致体验的各种嬉皮士的生活,看得到让身心灵复归于乡土自然的推崇,等等这样特别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的生活实践。另外一方面,我也与在大理共享办公空间工作的数字游民一起玩耍交流,同时自己也基本按照在城市的节奏工作,生活。我观照我最直接的感受,但是也有一个无形的生物钟始终嵌在我行为的底层。
说回《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他自我统一的思辨过程,本质上也是将东方的“禅”或者类似“禅”的道,或者是佛陀这样基于天地自然的思想,与西方科学革命以来的归纳,演绎,理性等思潮统一的过程。我昨天思考到这,脑子里又激活了另外一条回路,就是书中所描述的关于东方那种类似于“禅”的东西,并不包含秦汉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与法家,因为这两者是关于社会理性治理的思想源泉,老庄,王阳明老师,哈哈,这些我倒觉得是可以归于前者的。

关于这两种认知的辩证与统一,是否就是中庸之道?思考到这里,我还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个问号?
比如,有一天回我长租的客栈,看到客栈老板小两口正端坐在客厅,注视笼子里的仓鼠,我说你家这么多动物啊,两只大金毛,这么多仓鼠,还有一个小孩。小两口说,是啊,养不起了。我回头又看了下热爱越野的男主人的两台重型摩托,一辆哈弗越野车。我理性的念头冒出来了,因为我大概清楚小两口在这2年疫情严重冲击旅游业的情况下,收入肯定不太好,如果是我,我的现实物质,以及精神资源会投入方向可能是用到产生现金流的地方。但是从个人感受出发,我又能深深的被这可爱的小两口专心的逗着仓鼠的画面而感动,特别美好。
但是这两者如何中庸,如何中和?波西格又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将二者统一的呢?写到这里,又想起尼采的二元论,看来人类的情绪还是很统一的嘛,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酒神”与“太阳神”做为一组二元对立的精神范式典型,太阳神精神象征的是形式主义和古典主义,而酒神精神来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在酒神祭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这不就是极致的理性,与纯粹的感受吗?有意思。
我也不知道终极答案啊,也许每个人只能自己想出自己的答案。还是回到我自己的现实生活吧,我得梳理好生活与工作的线条,花一部分时间挣钱,一部分时间买酒喝。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