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心得
查看话题 >园丁笔记1:擦亮星星
有一次,外婆跟家里的客人聊天,说起Siri的日常趣事(那种大人才觉得有意思的事),Siri似乎不太高兴,发出了一种表示抗议的声音。
外婆马上对她开玩笑说:“哈哈,我又没说你!我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啊,她……”
我观察到Siri停止了“抗议”,但情绪并没有舒展,脸上是迷惑的表情,因为没听懂,还有点紧张。
事后,我告诉外婆,我不认同她的做法。
首先,我们都承认,Siri已经很明显能“参与”我们的谈话了,她会通过我们的语调和动作,觉察到我们的情绪并做出自己的反应。有很多次,如果我们在夸她,她就不停地大笑;而说到她的糗事,她甚至会皱眉头。
回到她表达“抗议”的那一刻,有两种可能。一是觉得无聊了,希望获得关注;二是对我们随意谈论她的生活感到不满。
小孩子不会说话,不代表她的感受不存在,我们需要试着帮她说出感受。例如:“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们这样讨论你?对不起,我们换个话题哈。”
我自己小时候就十分不喜欢被当作大人的谈资,既觉得隐私被冒犯,又觉得很难为情。比如有一次数学考试,大题解到最后,我不会了,便用了一种狗急跳墙的解法。我妈觉得非常搞笑,不止一次跟她的朋友说:“她算出来是负数,你猜她怎么办?她就倒过来减!哈哈哈哈!”受限于表达能力,我无法清晰地讲述我的不满和诉求,只能暗下决心:以后遇到困难,再也不要让她知道了。
过了二十多年,外婆其实有进步了,至少她能迅速地观察到Siri的抗议,并做出回应(尽管这个回应有待优化)。
“你没必要假装说的是另一个小孩,不要骗她,这样会削弱她的直觉。”二十多年后的我,终于有能力清晰地告诉外婆我的想法。
作为最亲密的家长,如果我们总是无意间对孩子提供一些不准确的信息,他们会变得怀疑自己的感受和判断,从而丢失人类天然拥有的本能。
而小孩子身上有太多闪闪发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保护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敏锐的直觉、对你的信任……
我尽量,不让那些星星过早蒙上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