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拥挤又空旷,白泽走进这栋房子时立刻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觉。房子的主体似乎只有一个房间,房间的天花板看上去比一般的建筑设计要高至少两三米,就像在自然博物馆或者小教堂里,抬起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离向往的东西近在咫尺,但其实又完全触摸不到。地上堆满了各种东西,几乎没法走近。穿着绿色卫衣的尸体侧躺着,屁股上显然插着一把很长的刀,看不到尸体的正面,但根据地板上的血量来看,说不定刀已经穿过了尸体。死者的身上乱七八糟地盖着数量上差不多算是一家小型书店的书和很多碎木片。
“这是什么篝火仪式吗?”
田中从背后突然窜出来。
“不要用这种方式登场,能不能堂堂正正一点!”
白泽指责了两句助手,侧过身子让田中走过去整理现场。
“这显然是一场水果杀人事件。”
田中站在白泽身边扶了扶眼镜,然后自信地下了结论。
“还记得这周发生的另外两个案件吗?星期一在菲特站,地铁驶来的时候突然被人扒光衣服推下站台的受害者,还有星期三在达斯特尼商场边上被高空坠物砸死的受害者。”
田中就像是随便从社会版面上捡了两条新闻一样地叙述了两起事件。白泽眯起眼睛,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
“是不是还没有放弃你的人工智障?”
白泽的语气中听不出明显的情绪,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田中却更加兴奋起来。
“把每次案件的数据详细地输入系统,大量的数据积累起来往往可以展示出以人类的思维难以描摹出的规律,喂,你还记得这些事件中受害者衣服的颜色吗?”
“当然不记得,而且高空坠物事件只是意外吧。”
田中对白泽的反应相当满意。
“不错,这就是算法的魅力,那些人类往往不会留意到的地方,隐藏着只有机器才能探索到的真相。菲特站的受害者被扒光的衣服是黄色的运动服,达斯特尼商场的受害者被砸中时穿的是紫色的衬衫,而今天,我们眼前的死者穿着绿色的卫衣被一把刀贯穿。白泽,你还不明白吗?”
“需要一刀切开的水果,是西瓜;需要扒皮吃的水果,是香蕉;需要,呃,需要榨汁的水果,是葡萄啊!”
就在田中为自己发现的规律激动不已的时候,白泽狠狠地拍了一下他的头。
“说什么水果杀人事件,搞得就像某些故意讨好强迫症的推理小说一样,什么按颜色数字如何如何,按童谣如何如何,按某系列作品的书名如何如何,简直是懒惰和刻板印象的结合体!而且你这套推理根本无视生活常识,就拿葡萄的吃法来说,如果做一个随机的问卷调查,选择榨葡萄汁的人肯定不到百分之十八吧!如果一个故事这么写,连强迫症读者都讨好不了!”
——百分之十八的估计又是哪来的。
春小声嘀咕着,但并不打算大声说出来。根据他的的推理,通常白泽用来辅助自己论点提出的统计数字,大多都是在他脑子里随机生成的。比如白泽有一次提出了“这条高速的每辆车上平均有六点五个人”的言论,这显然违背了两点关键的现实参数:1. 多数普通轿车的最大合法载人数字是五;2. 提到平均人数的时候要取整数。
“赶紧放下手机去帮田中查看现场!”
在白泽的命令下,两个田中凑到一起开始查看尸体,一个一脸不满,一个眼睛里逐渐放光。
“我知道了!”
田中田中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
“这是一场意外。”
比起田中春对数据分析的迷恋,田中田中更相信更有人情味的生活经验。
“你们有看过日剧里这样的情节吧,主人公因为在二楼堆放了太多的书,超过地板承重上限导致塌陷。现在我们眼前的显然就是电视剧情节的再现,死者可能正坐在二楼的地上看书,如果我猜得没错,二楼应该是他专门放书的空间。于此同时,一楼有一把直立放置的装饰性的刀,虽然只是装饰性的,但不管东西以高速撞上来被贯穿想必都不是问题。证据的话,现场的一切都是证据,刚刚我在碎木片找到了一些圆柱形的木条,想必是原来爬楼用的梯子。”
白泽眯起眼睛,随手捡起一本地上的书。沉默了十分钟后,白泽叹了口气,然后说出不同的想法。
“假设,假设这栋房子原本有二楼,根据死者的身高最高可以够到1.7m,平均一本书的体积是15cm*20cm*2cm,考虑到留下一条可以取出不同位置的书的过道的话(如图1),这样每平方米差不多可以放置大概850本书。仔细看的话,这些地上的书似乎用的都是轻型纸,平均一本200g重量的话,即使二楼塞满了书对于地面承重的要求也不过是170kg/m2。而以死者的体型,不可能原本二楼的设计用的是承重这么差的地板。”

“但如果书里夹了东西呢?”
田中田中仿佛就在等这个时刻,她开心地拿起一本书翻到最后一页展开,耀眼的金色衬得她比平时好看了2.5倍,白泽心里想着。
“我刚才发现很多书里都贴了一些金片,还有一些书干脆里面抠成镂空藏了东西,因为胶水粘得太紧了,所以从二楼掉下来的时候也没散开,还是刚刚仔细检查过才发现的。咋样,我的推理没问题吧?“
——早知道不让他们检查现场了。
白泽的思维快速地在几个选项中来回移动,他想到了高速公路上每辆车的平均载人数,想到了田中和田中今天穿的衣服的颜色,想到了他们出门工作时可能遇见过的人和说过的话,想到了根据刚才的小样本数据整个房间里所有的书里一共藏了多少金子……
最后白泽心里的指针缓缓地回到了原点,稳稳地指向了“懒”。
——就这样下班也不错,一和三分之一也并没差多少。
“走吧,回家。”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214篇内容 · 33.7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237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34篇内容 · 63.7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64篇内容 · 31.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24.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158篇内容 · 462.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481篇内容 · 706.9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42篇内容 · 128.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