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西藏
《西藏 西藏》应当是我读过的单本最厚、单价最贵的一本书。不过,这与作者二十年来跋涉西藏的经历相比,它又显得何其单薄,不知是否能够全部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从形式上来看,图文并茂、彩印精装的结合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而作者流畅的文笔和真挚的感情也能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不得不说,该书对于一个热爱西藏、想要了解西藏的人来说是值得一读的。
提及西藏,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与这个名字产生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年年都要进藏一到两次。正因如此,当我听到有人将去西藏作为一个人生愿望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轻蔑一笑,这有什么难的呢?但是,如果与作者的经历相比,我又觉得自己是个根本没有去过西藏的人。他描述的很多经历、曾经到过的许多地方、邂逅的人与故事、欣赏过的绝美风景都是我未曾领略的,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自己并不了解西藏,他诚恳的谦虚让我自惭形秽。
作者是一位摄影师、纪录片导演,不过在我看来,他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一位藏漂。在西藏流浪的日子里,为了谋生学了摄影这门手艺。因此,在西藏漂着不是为了谋生甚至出名,他很单纯地只是为了所谓自由的流动。放眼望去,偌大的中国太过拥挤,在大城市中是不可能存在自由的,你总会因为与他人的距离太近而受到限制,有限的空间让人束手束脚。西藏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占全国八分之一的土地却只容纳了区区三百万人口,中国最大的尼玛县甚至比整个宁夏自治区的面积还要大。书中作者也一直感叹,西藏拥有的无限空间使他得以自由自在,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给予的。这种空间的无限性不仅包括物理上的天高地阔,也涵盖了人与生灵的和谐共生、与世无争。只有能够让作者产生灵魂上共鸣的所在,才会一停就是二十年。
作者不仅仅是让自己沉浸和享受这种感觉,他也同样希望将这种感觉通过图片、影像以及文字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刻意回避了西藏现代性的一面,他更加渴望的是挖掘、还原西藏的传统、历史以及文化的原貌,试图给人留下一些记忆。由此我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经历作者经历的一切,因为我对西藏的印象不只是浮光掠影,更多是看到和关注了它的现代化。打个比方来说,我之于西藏就是一个游人,来去多少次都不会或不想真正地了解西藏;作者则是一位常来常往的客人,对于主人的一切渐渐熟悉,而且能够真诚地坐下来与主人畅聊。
那为什么作者不能成为地地道道的西藏人呢?我也知道人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在藏二十年的人还不能称之为西藏人吗?其实我也曾多次想过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不能作此论断。很多内地人在西藏做生意一呆就是几十年,但是他们始终心心念念的还是挣够了钱回到内地老家过日子,异乡终究是异乡。作者尽管熟悉西藏、热爱西藏,但也未能与那些生意人完全相异。西藏终究是一个要离开的地方,他始终是站在西藏以外观察着这片雪域高原。我们没有生在这里,也注定不会死在这里,因此我们永远不属于西藏。
尽管我已走过西藏的很多地方,甚至曾经在遥远的阿里驻村半年,但读完此书以后,我发现西藏之大之美未曾触及百分之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同样的风景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全新的收获。今后,我会一直走在了解西藏的路上,收获意外、快乐、辛劳与幸福,这是一种别样的经历,是一种与众不同、难以言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