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思考
最近一年思考的挺多,可能多过以往几年的总和,可能人到一定时候就爱发呆并且想一些问题。
写日记是上大学开始的习惯,那时候并不意味写日记是一个思考的习惯,而只是记录生活的点滴,并把不能讲与别人听的话倾泻在纸上。这个习惯一直到我读到曾国藩,才开始正式审视写日记,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后开始正视写作,并认为这两件事对于一个人的漫漫人生路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可能就只是我爱这样。
因为在最早的时候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我之与我,与别人,我都是一个不太优秀且缺点众多的人,所以写日记是我向着一个较为优秀的自己的目标的一个方法,最起码能自我约束且自我审视,而写作(包括写日记)是一个能自我思考的最好的地方。
写作是一个自我构建的方式,也是给自己变优秀的机会。
越年长,见的人越多,见得事越多,读的书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这也并不只是和人比较,产生嫉妒,从而焦虑,以致忧郁,而是,不断从他人身上发现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也能更深一步的思考自己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认为,我不断的做这件事,就是为了把我从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我逮到一个不是自我日为的我,这句话很绕口,确实我也没标书明白,就是说,我一直在我让自己随着自己的潜意识去发展,而是不断的放大自己的视野,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把自己发挥到极限的一个状态。
我往往在想,一个人的局限,就是这个人的未来及总和,但是就这样被限制住?
我认为除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外,还有很多我们能改变且我们还没发现的地方。
这也正是我们思考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不放弃的意义所在。
目前我认识到的就是。
- 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改掉一有时间就靠手机,就打开短视频,就想打游戏的习惯,这不是说浪费了时间,而是这样的习惯会让思考停滞,而短视频和随时打开游戏,就是思考的一种逃避,而应该在随时想拿出手机刷段视频的时候,当然休闲空余时间不算(但也少看为好),而是说一有时间空余就拿手机的习惯,比如说吃饭,比如说工作之余,比如说公交车上,比如说上厕所的时候,比如说等电梯的时候,比如说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样的行为会让脑袋变懒,虽然没有可选研究这么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发现,尤其是无意识的刷短视频,且男生看美女,女生看帅哥。毁掉我们思考的习惯,以及思维的方式。思维的习惯我讲不太清楚,我也不是太懂,但是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确实存在思维方式的差距。比如我们在遇到无奈和无法改变的令人生气的事情的时候是一昧的抱怨,还是选择先谅解,先解决问题,有时候要妥协,比如在发现别人某些时候比自己做得好,是先产生嫉妒呢,还是先在内心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这一点,并且能去学习。这不光光是谦虚一词能概括的,而是从思维习惯出发的,比如,学需哦饭没啥用,在家父母做,在外头点外卖,以后娶了媳妇媳妇儿做,比如,在家里看见一个问题,不关注,比如说水龙头漏水,或者去思考省火种能改善的能做好的事情(这件事情在老师傅深有体会),比偶如说家里有什么哪哪哪坏了,老师抱着一颗找人的心态或者花钱重买的心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上述,都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没列举完,有些改正了,有些还在改。这次中做事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很重要。
- 要对自己有要求,这事我能做,这事我也能做好,这件事我得做好。一直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局限在当前这个处境里,保持一个向上的姿态。
- 自律,自律室做好很多事情的前提,自律也能养成很多好习惯,并且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我一直认为非常重要的专注力,做事的能力,这最近几天就能很有体会,能不能坐两三个小时题不走神,听课不跑神,打开网站不被新闻视频吸引,睡前不被收集诱惑而导致晚睡。能不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做事,把事做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而我们现在还很缺乏。
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一直没有停过,对自己,有要求,不躺平,不摆烂,明天不会成为优秀的人,这些问题可能也不会改变,但是,要在自我完善的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今天最后我还想说,变优秀,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特点的总和,而是在保持自己特性的前提下,有需要改变的缺点上需要学习的优点上,而不是完全否定掉自己,完全做一个优秀的傀儡,而是将自己变成最好的自己,而不仅仅是最好的。
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不停下,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