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学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动态的评述,它所考察的其实是你对自己申报(写作)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否熟悉和真切懂得。在做完上面的检索工作之后就要开始具体写作了,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写作的要点。

国外研究写作要点之一:研究缘起;阶段划分,以及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某一阶段的不同流派及其观点主张等。 这部分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这个选题中的关键词,国外是谁最早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基于一个如何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提出的?其实这就是研究的缘起问题,因何而起?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然后一般而言,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就开始了。开始之后,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都是如何一种情况?不同阶段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不同的研究流派,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他们的主要观点都是什么?发生过哪些学术争论?这些研究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对这样一些内容都应该进行一个展示。之后别忘记做出我们的评价。


国内研究写作要点之二:把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分门别类歌颂一下,然后批评观点、指出不足。 在我们选题关键词的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一般也会有所跟进,对吧?现在我们要把国内的研究情况做一个梳理。在我关注的研究领域是西方做得比较早,然后国内学界开始跟进。当然这个情况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领域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根据文献数据库检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梳理和权衡就好。 在国内研究梳理这方面,记得要把这个研究领域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贡献分门别类歌颂一下,然后再批评观点、指出不足。这里想给大家提示的是我们要歌颂人,然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去商榷或者批评观点。注意,就算我们要去批评,批评的也是观点而不是人。因为我们批评的那个人,如果正好是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者其他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或者你投往学术期刊论文的外审专家、你学位论文的盲评专家……是不是细思极恐)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就算我们的申报书(论文)写得再好,他/她也会说你这家伙居然敢批评我,奶奶个孙子的,后果就会比较悲剧。注意,我们批评观点而不批评人的这种策略是尊重人性,而尊重人性是我们获得学术成长的心理基础。 尤其是在我们选题研究领域内的那些代表人物,那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往往真的就会是通讯评审,甚至是会评专家。每个研究领域,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们要注意一定要去歌颂,他们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找到的。然后我们可以去商榷某个观点,指出某个观点或研究方法的不足。商榷甚至批评观点都是没问题的。但要忌讳直接批评人。 这里还想和大家说明一点,并不一定所有的学术史梳理都要区分国内外,我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原因,只是因为在我的选题和研究领域之内,这样划分比较清晰,大家完全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具体分析,没必要非得追求国内国外这样的区分方式。


写作要点之三:一定要带着观点和立场来写,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罗列人名、文献和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评价。
无论是学术史的梳理,还是研究动态的把握,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做。最差的那种,就只是简单地开列人名还有他的代表作以及他的观点,然后就不断地堆砌,看不到任何梳理的痕迹,也没有阶段划分、流派划分,也没有研究几个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法和取向的区分。其实文献堆砌的程度越高,就越说明我们还只是个科研小白。
我们要对那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然后要形成一个脉络才好,无论是时间的线索,研究逻辑的演进线索,还是学界争论的线索,总之要有一个线索,让人看到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的痕迹。之后还是一样,别忘记做出自己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