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一代宗师》你所感兴趣的一切!
今天要来说一部我比较喜欢的电影《一代宗师》,当然也不是全无理由的,这部戏无论是从服装道剧,还是剧情的编排,还有王家卫标志性的的氛围渲染方式,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剧。当然这不是本文要写关键的点,我所推崇的是电影中传达出的那种对于人生深度思考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你能从中汲取吸收并为已所用,相信无论对你的事业,还是对你追逐爱情思维的拓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成文的方式不会像之前麦肯锡投资咨询机构所提倡《金字塔原理》一书中行文的总分总组织结构,会把我体悟到的点都写出来,最后做个总结。下面我们正文开始。

我觉得许多观影的朋友可能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对于电影要传达出的主题还没有较深刻的理解。像网上有很多文章分析,电影实际是王家卫借助电影的手法,在表现他自己对于年过四十年纪人们对于事业、爱情的理解。我觉得也是有这个层面道理存在的,王家卫作为华语影坛有着鲜明风格的一位导演,的确在叙事方式和电影风格把握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导演鲜明的个性标签。无论从《重庆森林》到《阿飞正传》、再到《春光乍现》,我们很容易从电影立意的主题、叙事编排的手法,再到拍摄视角及氛围烘托方式感受到这很王家卫。《一代宗师》的时间跨度从纪录片《宗师之路》可见端倪,本来王家卫是准备以小见大,从佛山武馆的一条街,从繁荣讲到衰败再到消亡。但是他个人对工作一丝不苛的性格及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及武术门派后继传人们对于影片对于更好传承中国古老武术文化的期许,导致他给自己设置了更高远的目标,随之而来的也是为了完成此部饱含期许作品的压力。但凡提到讲故事,可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和不从事专业文化产业的人,能力都是高下立见的。但是再看看每天盛产出的大量电影要么上到大屏幕收获烂评如潮,要么都没有上到大屏幕“四敌环伺”的勇气,躲在“互联网首映”这个栖身之所下战战兢兢的接受着自己作品被口水淹没惨状。

由此看来,其实讲好故事对于一个专业的电影从业者都是如此之难,更何况王家卫面对的是一个横跨了清末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辗转定居来到香港这个有着七八十年历史的一个大时代的众生相,要拍的好,拍出味道,拍出内涵是何其之难。但是王家卫毕竟还是王家卫,我觉得起码在作品上,他交出了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第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就是丁连山(赵本山饰)的几次出场。包括宫二和宫老爷子的对话其实也是在延伸着宫老爷子和丁连山对话立意的点。

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所以,赵本山讲吃烟那一段,我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是特别有感触的,因为在东北就真的太人情社会了,无论办事是大是小,如果能托得到关系,事情往往确实就办的比较顺利,人家站出来帮你平事,是给足了你面子,面子场面人家给到了,所以你也要识事务,知进退,礼物钱财该顶上就得顶上,情份也要记心间,礼尚往来往往如此。“叶先生,抽两口吧”,就算对面是个陌生人,你也不好推却别人的好意,因为面子是要给的,但是面子和里子又岂止是看上去客客套套寒暄一下就能应付了事的?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在那个时代你得起码够得上称之为“人物”,其实也就是在点电影的题:一代宗师。

丁连山为了师门底线杀人然后像死人一样苛且于江湖,你觉得这事够难了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觉得够难的,特别现在这个法治社会,回到电影框定的那个时代,就算杀人不需偿命,但是人心也都本是向善的,人和人之间都是更倾向于合作共赢的,所以没有人愿意没事就起杀机。但是为了门派的面子,丁连山问过宫老爷子,杀人和将门派发扬光大哪个更难?丁连山办了这个相对简单的差事,从此流亡于江湖,而将门派发扬光大的重任就压到了宫宝森的身上。宫老爷子和丁连山在后厨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宫老爷子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对于文化的传播还囿于门派之别,但是相比于师兄丁连山,他愿意舍了自己的名气,愿意推动南北武术文化的交流其实已经是跳脱出那个时代武术家的固有思维,是一种文化进步了。

宫老爷子与宫二的对话进一步延伸出了这个点,宫二意为我们宫家从无败绩,同时您又在,凭什么他叶问能出来?

从后续的对话中我们能知道,宫二的思想和年轻时候宫老爷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只问输赢,只争对错,但是宫老爷子已经跳出了这种思维,他讲出:“但凡一个人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是没有容人之心”时我们可以窥见,宫老爷子受限于时代在自己思想上烫下的烙印,知道武术是需要有传承的,但是他办不到了,所以需要有更先进的思想来推动武术事业的传承。这段对话,也昭示出宫二实际没有进到宫老爷子的这种心境,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中见众生这一层境界。所以,后面我们有看到,她没有遵从父命不为宫老爷子报仇,也受限于封建门地之规做宫家人,从而放弃了将宫家六十四手传于天下的机会。而宫老爷子为了能将武术更好的传承下去,甘愿牺牲自我的一世名洁,与叶问比想法,听到叶问那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想法以后,觉得自己找对了传承的人,所以甘愿退位让贤,以此足见宫老爷子的智慧和胸襟。而那个饼到底掰没掰开呢?我觉得这里用一种重新定义规则的角度来理解更为贴切,你说把饼掰开,看你怎么理解掰开了,如果是从中间断掉算掰开,那叶问确实没有掰开这个饼,但是配合后面叶问讲的话,叶问头脑中对武术门派的理解已经超脱了门派之别,所以,他对掰开的理解已经和宫老爷子头脑中固化的那个掰开的定义有所不同,实际上饼拿在手里起起落落就算没有外力,实际上许许多多渣渣断下来,人眼不可见,但是也真真实实的在发生着,所以,叶问头脑中对掰开的新定义来说这饼子,确实已经掰开了。而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就在于一个个先进的理解被不断的传承,所以,此处胜负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宫老爷子认为叶问的想法在武术传承方面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所以他甘愿把名声送给叶问,再次扣回电影的主题,什么人能够称得上一代宗师?答:能“见众生”。

随着《叶问》四部曲的完结,叶问这个人物愈加清晰,他的成名不在于他教出了那个巴塞罗纳宣传壁纸上与毛主席并齐成为世界偶像的李小龙。而在于叶问没有门地之见,主张武术无门派之别,以开放的心态将咏春拳发扬光大,咏春拳收徒不在乎你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国籍,只要你真诚热爱,愿意付出辛苦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追求进步,那么,你就可以学习。而这种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咏春拳一脉在世界各处开枝散叶,成为被最广泛传播和学习的拳种,而像宫二那种固步自封,看重门地之见的宫家六十四手却永远绝迹于世。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就是对于宫二和叶问之间暧昧关系的渲染。封建时代娶个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电影叶问的旁白我们可知,四十岁之前的叶问家境殷实,他其实就是个纨绔子弟,所以对于他来说娶个三妻四妾也再正常不过了。但是电影中和查阅一些资料可知,叶问第一任太太张永诚,叶问后来流落香港,终身再未踏回佛山,张永诚一人独立抚养叶问的儿子长大直到去世。可见在那个封建礼教思想盛行的年代,叶问已经有了关于爱情的自我的思考。叶问对于宫二是有感情的,日军侵占佛山之前他已经订做好了去东北的大衣,这件大衣是准备送给宫二的,但是后值战乱,终未成行,只留下一只大衣的扣子,以表思念。

宫二一心为父报仇,背负着门地之见的她只有入道才能战马三,名正言顺的收回马三身上宫家的东西。有个镜头给到了宫二将订婚戒指塞回了订亲男方的手里,配合着耍猴老汉的台词,可知男方应该也是家境优越之辈,而宫二为父报仇推掉了这门亲事,另一方面,我觉得宫二真真实实的爱上过叶问,心里已经装不下别人了,同时他们受限于种种原因,又最终不可能在一起,所以宫二最后的选择实则有点看破红尘皈依佛门的感觉。两个都为爱情痴迷又种种原因不能走到一起的人,怕这也是红尘凡世跟他们开的最大的玩笑?
第三个我印象深刻的点是关于选择。电影中所有人物的走向都是一种选择。但是有关选择,超脱电影之外,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应该为之坚守的。电影中有几句台词,宫老爷 子对叶问讲“希望你像我一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我觉得这些话的底层逻辑都在讲坚守,宫老爷子讲我今天把名声给你了,接下来就要靠你一个一个的来守擂,而守擂无非成功或失败,所以后面的路于你也是难走,但是知道该坚守什么,就是守擂的“真诀”。

讲到灯大家最先会联想到什么?我头脑中首先是显现的万家灯火,一片详和的太平景象。而有灯就是有人家,起一盏烛火就是在立个家门,而于武术家其实就是在开宗立派,而立派凭什么你立得住呢?我觉得关键点就在于要活出那一口气,也就是活出自己能为之坚守的品格。

我们看马三,他可以说彻头彻尾没把这门面立起来,宫老爷子在讲“老猿挂印”时着重点了功夫的关隘在于“回头”,而为什么师傅劝徒弟要回头呢?

因为宫老爷子觉得现在徒弟走的道不正了,他想让马三回头。马三也知道这层意思,但是他投降日本人做了汉奸,你说他此时回不回得了头?我觉得他是可以的,只是会失去一些东西,并且这些东西在马三看来是他更看重的,所以他选择了不回头,这也导致他最终背负了欺师灭祖的骂名,以及被宫二收回了武功。马三的后世,具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下火车的马三,周围围绕着各式的打手混混,他选择当汉奸已经注定了这辈子很难顶天立地的做人,只能畏首畏尾夹着尾巴做人了,周围还要养着一帮没他有本事的打手保全自己的性命,倘若某天办事不利或者让日本人觉得他已经是个没价值的弃子,那他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同时,对于一个研习武功的堂堂丈夫,恐怕不能堂堂正正挺直了脊梁做人,会是时时世世萦绕着他最为痛苦的事情了。

选择能由别人帮你做出吗?我觉得这也很难,悟性和修为都颇为高的叶问,我觉得宫老先生和丁连山以及宫二都在潜以默化向着好的方向影响着他的选择,比如后来的开班授徒,不立门派,只教授武功,比如电影开局说的那段很嚣张的话“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倒下;对的,站着,你说对吗?”,那时的叶问和二十多岁的宫二和年轻时的宫老爷子一样快意恩仇,不知深浅,不懂进退,到后来收徒遇到踢馆,知道关门互留薄面,到后来与一线天的点到为止,都很能说明叶问性格的变化。


而宫老爷子看到马三最不懂丁连山讲的“温、良、恭、俭、让”中让字,所以命令他赶末班火车回东北,不然就把腿打折,其实意在磨炼他的性子,让他知道韬光养晦,不要锋芒毕露,让他明白作人为学为武功,真正开宗立派的大道理,但是马三显然没有领悟到这一层,此处可见再厉害的师傅在选择收徒弟的时候,都会先考察其品格是有其中道理的,不然所付心血皆会付诸东流。宫老先生不让宫二寻仇,“以命呈书”意在劝解马三回头都未得其果,以致宫家六十四手最终失传,也是自己眼光上的失误,意到此处着实为宫老爷子感到惋惜。宫二如果为了报仇就是报仇,废了马三武功,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她确实也可以不顾外界的看法,自顾自的选择喜欢的方式生活。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奉道为父报仇的残酷出路,不嫁人,不收徒,终身寡居直至终老。我们甚至看罢此处会觉得宫二有点迂腐,但是这就是那个时代下她的选择。“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他选择留在了那个大时代,他的观念和执著于的坚守都是那个时代铸就在其思想上的,无关对错,相比于其他选择,她或许觉得这种选择更会让她觉得相对心安理得。“我选择了留在属于我的年月,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这也是宫二最真实心底的写照。

第四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是关于马三和宫二在火车站的打斗到底是谁输了谁赢了。看导演镜头给的角度,我觉得真正谁输谁赢显然不是导演想通过镜头传达给观众的,如果想直白表现出来,可能一个长镜头,或者似叶问在和其他一众高手过招时那种简单直白的效果表达出来就可以,显然导演着重在于说明最后马三输了。而输赢是技不如人吗?我觉得宫二是个虚构的人物,如果更贴进事实一点,宫老爷子有台词前面压着,马三在宫老爷子很小的时候就常伴左右,同时以开场马三嚣张跋扈的架势和轻松结果各大门派人马的功夫程度,加之男性先天的体力优势等条件下,马三基本不会输。宫老爷子出殡知道自己如果亲自出面势必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也要派手下来送师傅一程。虚情假意?我觉得未必,只是时势使然,已经走了错路,如我前面分析,如果回头失去的东西他又特别看重,所以只有将错就错到底。但是他心底是对宫老爷子,对宫家有歉意的,马三的台词也佐证了这一点,不想直面宫二是想为宫家留人留面,所以这里我更倾向于他明白了有人要做面子,有人要做里子,而于宫二于宫家,他于情于理做里子是最好的结局。那他是什么时间领悟的呢?最最重要一点,从马三讲欠宫家的东西他还了,宫二并不买账,说是自己拿回来的,我觉得应该是宫二使出的老猿挂印让他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师傅并没有对他用真正的老猿挂印,是在对他留手,等他“回头”,交战中幡然醒悟,内心一阵痛楚,溜了神,所以宫二才能轻易从马三手中抽出锁住的手,然后一气呵成一击毙命。这里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陆谦陆虞侯靠林冲发迹却恩江仇报,奉高俅之命诛杀林冲,这样的人就算最终成功了,想必内心也就真的拧巴了,别人只会把你当枪使,没人会对你真心实意,生怕哪天你会临阵倒戈引火烧身,如此孤家寡人之境域,又何谈人生?马三被此事煎熬已久,如此结局大概能还他个心安理得。同时还有一处细节,福星跑过来问马三怎么说?马三叫手下别过来,此处就可以理解成与宫二的对话对外界来说都俨然成了秘密,所以于两人在各自圈子都保有一份面子,不失为是马三其人最好的结局。
最后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点,是章子怡对于宫二这个人物的刻画方面,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适合她的角色。之前我也看过她的《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如果单纯长相上来看,我的确欣赏不来这种脸的美感,就算从演技方面,我也只见识到了《卧虎藏龙》中她的青涩以及《十面埋伏》中的艳俗,但是宫二这个角色改观了这一切。作为奉道为父报仇搭进自己一生的宫二,同时又与叶问暗生情愫但却有缘人终尽无缘路抱憾退场的宫二,我觉得章子怡演的非常有层次感,把这个人物的复杂和执著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卧床等待死亡降临那一刻孤独无望,无人诉衷肠的凄苦,至今思来,仍然令我悲其悲,痛其痛,怜其怜,不免共情至深,怀念那个有她存在的江湖。

同时,这部戏再次让我见识到正面人物可拍的元素确实不多,所以要加感情线让这个人更立体、更丰满,而反观反派,马三最终浪子回头,我反而觉得这样的人物刻画起来更没距离感,更丰满。
最后再对这部电影做下我的总结。我觉得电影是在讲一个时代,讲这个时代的手法有很多,但是王家卫这种文艺又举重若轻的讲法,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与诚意。华语电影导演中能用2个小时时长讲清如此时间跨度故事的导演不多,而他又讲的如此恰如其份,达此境界者更是屈指可数。作为电影作品,《一代宗师》无疑是成功的,作为电影导演,王家卫也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剧中主要人物刻画细腻,边角配角也都有血有肉立得住,经得起推敲,这更加难能可贵。而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命运是选择的结果,而选择来源为何?时势使然。人在历史洪流中何其渺小之存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这份选择与坚守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执念于正确的坚守,顺应时代能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果,而执念于错误的坚守往往会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灰风烟灭。而何谈对错?正固本心,坚守道义,能见苍生,我想这是王家卫着力渲染的电影主题,也只有据有此心者才能终成“一代宗师”。
好了,这篇关于电影《一代宗师》的文章至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对把妹、与异性相处、防止PUA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添加我的 微信(aisen5721)我会拉您到相应的 500 人微信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成长.